中医养生改善短睡眠,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中医养生改善短睡眠,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睡眠不足的问题。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睡眠质量。本文将从穴位按摩和中药调理两个方面,为您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方法。
睡眠不足的危害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失调,影响大脑功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海马体的功能,导致短期记忆受损,进一步影响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会出现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长期缺乏深度睡眠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引起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症。睡眠不足会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削弱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防御能力。可能导致易患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睡眠不足可能扰乱体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平衡,促进炎症产生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一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是严重缺乏睡眠,睡眠不足的状态,肯定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失调、紊乱,使面部出现大量的痘痘,影响美观,同时也会影响到月经,使之出现痛经。长期失眠的人在11年后患偏头痛的风险比那些没有失眠问题的人高出40%,而慢性头痛的风险则高出50%。睡眠不足可以打乱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夜间不降低,而交感神经系统则持续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引发高血压。这种情况可以将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提高30%。睡眠不足还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它被视为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一个风险因素。一个挪威的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失眠者相比于非失眠者,焦虑症的风险高4.2倍,抑郁症的风险高2.7倍。频繁的入睡困难与14年后的记忆退化、执行功能减弱、语言能力下降、视觉构建能力和处理速度减慢有关,这相当于大脑提前2.2到3.4年衰老。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预期寿命。
穴位按摩方法
中医认为,通过对身体中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达到调节失眠的目的。以下是几个与睡眠相关的穴位:
然谷穴:位于足部内侧,脚窝中间的位置。如果你是因为心火较大、心烦意乱而导致的失眠,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直到有酸胀的感觉。
失眠穴:位于脚后跟的中间位置。最简单的方法是握紧拳头对失眠穴进行敲击,每次大概敲100次左右。也可以用双手手指的指面对睡眠穴进行按摩,同时配合深呼吸,帮助放松心情。
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补充元气,改善因失眠导致的身体虚弱。
太冲穴:位于脚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的位置。适合用于缓解入睡困难的问题。
太溪穴:位于脚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适合用于改善睡眠浅的问题。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也就是四根手指的位置,找到一条横线,然后在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找到一条竖线,两条线交叉的位置。适合用于改善早醒的问题。
神门穴:从小拇指往下滑到腕横纹,找到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就是神门穴。适合用于缓解彻夜难眠的问题。
小贴士: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伤害。如果同时按揉多个穴位,效果会更好。
中药调理方法
除了穴位按摩,中药调理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
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单独煎服,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
夜交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烦等症状。
龙骨: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
牡蛎: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
朱砂:具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朱砂含有汞,不宜长期服用。
小贴士:在使用中药调理时,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服用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中药调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需要坚持服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中医养生方法,调整生活方式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环节: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不熬夜。
避免精神高度紧张,保持良好心态。
生活尽量保持规律性。
适当运动,防止失眠。
饮食要合理。
晚上泡脚利于睡眠。
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思虑过度。
总之,虽然有些人可能因为基因变异或睡眠质量高等原因能够适应每天只睡三小时的生活,但长期来看,这种睡眠模式可能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减少因睡眠不足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