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关键时刻的救命神器!
AED:关键时刻的救命神器!
最近,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城市的街道上多了不少贴有AED标识的私家车。这些车主表示,愿意在紧急情况下提供AED设备,为需要帮助的人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急救意识的提升,也凸显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作用。
AED被誉为“救命神器”,能在心脏骤停的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据统计,在4分钟内开始急救,救活率可达50%;超过10分钟,则几乎无法挽回生命。因此,学会正确使用AED至关重要。
AED的普及现状
尽管AED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其普及程度和公众认知度仍有待提高。一项针对广州市民的调查显示,只有26.33%的受访者能准确描述AED的功能和使用场景,51.33%的人曾在公共场所见过AED设备。这表明,虽然AED的可见度有所提升,但公众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了解仍然有限。
AED的成功救援案例
尽管普及程度有限,AED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作用已得到充分验证。以久心医疗的AED设备为例,截至2024年8月,该品牌AED已成功完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救援。这些案例中,男性患者占88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龄跨度从12岁至79岁,充分说明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在这些成功案例中,2024年8月1日北京市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救援尤为典型。当时,一名溺水者在公园内发生心脏骤停,北京市军红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一次AED除颤和多轮心肺复苏操作,患者最终获救。这场救援堪称“教科书”式,充分展示了AED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作用。
AED的正确使用方法
AED的使用虽然简单,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AED使用的基本步骤:
开启设备: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贴放电极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通常一个电极片贴在右胸上部,另一个贴在左胸下部。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此时需确保无人接触患者,避免干扰分析结果。
电击除颤: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持续心肺复苏: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常见误区澄清
在使用AED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可能会影响救援效果:
AED并非万能:AED不能用于完全停止跳动的心脏,它主要用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可电击心律。
孕妇可以使用AED:虽然缺乏充分研究,但在紧急情况下,孕妇同样可以使用AED进行急救。
无需解开女性胸罩:使用AED时无需解开女性患者的胸罩,但要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直接接触,避免接触到金属边框。
患者恢复意识后仍需监测:即使患者恢复意识,也不应立即停止AED监测,因为存在二次室颤的风险。
施救者无需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施救者在急救中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共同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
心脏骤停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因此推动AED在各类场所的普及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城市已在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配置AED,并通过手机导航软件提供AED位置查询服务,方便公众快速获取并实施救援。
同时,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同样重要。建议政府主导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教育项目,鼓励更多人参与学习。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时,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AED作为关键时刻的救命神器,其普及和正确使用对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AED的使用方法,为身边人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