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误操作竟成救命拦路虎?
AED误操作竟成救命拦路虎?
2023年10月,某地一位老人在公园晨练时突然倒地,心跳骤停。现场目击者迅速取来附近的AED设备,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使用知识,误以为只要患者晕倒就可以使用AED,结果在设备提示“不建议电击”后仍执意进行电击,反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最终老人因抢救无效离世。
这起悲剧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虽然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救命神器”正在我国公共场所逐步普及,但很多人对它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存在误解,这些误解可能成为救命路上的“拦路虎”。
AED普及加速,但使用误区频现
近年来,随着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AED的普及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据统计,全球AED电极片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12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2%。在我国,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已逐步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北京、广州等城市也在积极推进。
然而,随着AED的普及,一些使用误区也逐渐显现。这些误区不仅影响急救效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常见误区:不是所有晕倒都适合用AED
最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只要是晕倒或心脏骤停就可以使用AED。实际上,AED主要用于两种特定情况:心室颤动和心室频脉。这两种情况虽然没有脉搏,但心脏仍在不规则跳动。如果患者已经完全没有心跳(心电图呈水平直线),AED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此外,还有人担心对孕妇使用AED会伤害胎儿,实际上,若孕妇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使用AED进行救治,以同时保护母亲和胎儿的生命。
正确使用:四步操作要领
正确使用AED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开启设备: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贴放电极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注意要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如果患者胸毛较多,需要先清理。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此时不要触碰患者,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电击除颤:如果设备提示需要电击,确保周围人远离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电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达。
注意事项:避免这些致命错误
使用AED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随意移动患者,除非处于危险环境。
- 电极片位置要准确,一个放在右胸上部,另一个放在左胸下部。
- 电击后不要立即关闭AED,需持续监测以防二次室颤。
- 即使AED提示不需要电击,也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培训与教育:提升公众急救能力
要避免AED误用,关键在于提升公众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目前,很多学校和公共场所已经开始配备AED,并开展相关培训。例如,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就举办了AED使用培训,28名工作人员获得了初级救护员证书。
AED是挽救生命的有力工具,但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心肺复苏术配合使用,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AED只是急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保持现场秩序同样重要。
让我们共同努力,既不滥用也不过分依赖AED,真正让它成为守护生命的利器,而不是救命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