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AED救人实录:急救关键步骤大揭秘!
郑州地铁AED救人实录:急救关键步骤大揭秘!
2024年9月29日晚20:04分,郑州地铁2号线南三环站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一名男性乘客在出站前突然晕倒在地,失去意识。车站安全员发现异常后立即发出紧急求助,值班站长殷慧晴和站务员黄慧林迅速携带医药箱赶往现场。
经初步检查,该男子无呼吸、无意识、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殷慧晴与黄慧林立即分工协作,一方面进行胸外按压,另一方面就近从地铁站配备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中取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救治,并通知车控室拨打120。
在紧张有序的3分钟抢救后,男子恢复了呼吸。随后赶到的医护人员确认乘客意识清醒,并对地铁工作人员的专业处置表示肯定。这次成功救助行动,是郑州地铁员工牢牢把握黄金救援时间、高效配合的结果,也是郑州地铁第6次使用AED成功救人。
这一幕不仅展示了郑州地铁员工的专业技能,也引发了公众对学习AED使用方法的热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它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士也能使用,在心脏骤停急救中被称为“救命神器”。
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AED的使用步骤如下:
开机与贴电极片:打开AED电源,按照提示操作。解开患者衣物,擦干胸部皮肤。将电极片贴于指定位置:一片位于右锁骨下方,另一片位于左乳头外侧。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期间避免接触患者。
实施电击或继续CPR:如果AED建议电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按钮。如果无需电击,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重复循环:完成一次电击后立即继续CPR。每2分钟AED会重新分析心律,根据提示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一旦心搏骤停,每延迟一分钟进行救治,患者的生存机会就会显著降低。因此,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AED的配置工作。以广州为例,根据《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要求在公共场所按照3-5分钟内可获取AED的原则进行配置,并按1:10比例培训相关人员。郑州地铁也已配备454台AED,并对所有站务人员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
然而,AED的普及不仅仅是设备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施救。这不仅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身边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让“救命神器”AED发挥更大的作用,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