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背后的多重人格真相揭秘
《24个比利》背后的多重人格真相揭秘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美的案件:一名名叫比利·密利根的男子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被警方逮捕。然而,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最终被判无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比利·密利根,1955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2014年12月12日因癌症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争议。1977年,比利因涉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强奸并抢劫三名妇女而被捕。警方在他的住处搜出枪支,并且一名受害者在警局当场指认他就是强奸犯。然而,在比利接受心理评估时,医生发现他患有多重人格疾患,法庭最终裁定他无罪,但必须接受强制精神疾病治疗。
比利的多重人格障碍与其悲惨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他的母亲桃乐丝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农场长大,成年后与丈夫迪克居住。他们离婚后,桃乐丝带着孩子们回到俄亥俄州,并与查米·密里根结婚。比利指控继父查米长期虐待他,包括性侵犯,这导致了他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恶化。据记载,比利的第一个分裂出来的人格——小女孩“克丽丝汀”在3岁时便已出现。
比利的多重人格障碍表现出极高的复杂性。据治疗他的医生发现,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有守护者里根、8岁的承受者戴维、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流氓菲利普、职业骗子凯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马克等。每个人格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一个人格来承受痛苦,一个人格来表现快乐,一个人格来保护身体,一个人格来享受他人的关爱,一个人格来学习逃脱……
比利的多重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疾病通常与童年时期的严重创伤有关。小的时候若受过强烈且频繁的肢体重伤、心灵创伤,甚至是性方面的虐待、伤害的话,就可能发展出此病。研究也指出,9岁以前的儿童,是人格发展较敏感的时期,即使只是情绪上的伤害(忽视、情绪虐待等),而没有受到明显的肢体重伤对待,也可能因内心的创伤,而产生这种病症。父母若是比较严格、性格深沉,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较可能发展出此病。
比利的多重人格障碍表现出以下症状:
- 情绪多变且忧郁
- 睡眠问题(失眠、睡梦中惊吓、梦游等)
- 焦虑、恐慌、恐惧
- 头痛、精神恍惚,甚至看到或听到幻觉
- 健忘,常常很快忘了自己刚说的或做的事
- 觉得自己的灵魂脱离了身体,像是被支配着去做自己并不愿意的事
- 身份混淆,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事、看法、理念、梦想等
- 发展出两种以上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通常为不同年龄、性别或种族,甚至是虚构人物或动物等等,有着各自的思考模式
比利的治疗过程充满了坎坷。他被辗转送到了一系列州立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后来比利表示他在这些医院接受的治疗十分有限。在治疗的开始,医生发现了比利的10个人格。在后续治疗中,一名叫大卫·考尔的精神病医生发现了另外的14个人格。经过漫长的治疗过后,比利在1988年被释放。1996年,比利发表声明,表示自己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居住,拥有一家小电影公司Stormy Life Productions并即将制作一部短片,但显然根本没有拍出来。他称自己仍然被多重人格疾患所困扰。比利表示希望把自己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
比利的案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认为他是利用多重人格逃避刑事责任的骗子,但更多的专家认为,比利是一个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受害者。这个案例也推动了医学界对多重人格障碍的深入研究。目前,治疗多重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晤谈、心理治疗、催眠疗法和药物治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绝对成功的疗法,患者必须愿意接受长期治疗才行。
比利的案例对社会认知和相关领域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让人们开始重视童年创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促使法律界重新思考如何处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问题。2021年,线上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发布纪录片《24个比利》,再次将这个案件带入公众视野,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和思考。
比利·密利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创伤、疾病和人性的复杂故事。它提醒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而理解和治疗这些痛苦,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