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强大脑》收视创新高,却引发专业性争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强大脑》收视创新高,却引发专业性争议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4A09K0900
2.
https://www.sohu.com/a/757574172_121680283
3.
https://www.sohu.com/a/768017623_121355521
4.
https://www.sohu.com/a/855120873_121924583
5.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9110609031069751
6.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35242
7.
https://www.xtec-nj.com/gonglue/3936.shtml

2025年1月12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12季首播,CSM35城收视率达到2.84%,CSM63城收视也突破了2.5%,创下近年来新高。这档已经走过11年的科学类竞技真人秀,再次用高收视证明了其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收视率节节攀升的背后,这档曾经以“烧脑”著称的节目,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

01

从“烧脑”到“益智”,难度降级引发争议

首播节目中,一个名为“活字飞花”的项目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该项目要求选手在诗词库中挑选四首古诗词,分别形成6乘6到9乘9的活字版,通过相邻两行、两列或两个十字交换位置的规则,将所有活字块复原到正确顺序。

然而,这个看似复杂的项目,却被观众发现可以通过简单的技巧轻松解决。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解题方法:“只要掌握了最下面一行的移动技巧,就可以轻松把想要的字放在想要的位置。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相同的原理来进行列的调整。”

这种难度上的“降级”,让许多老粉感到失望。一位网友在豆瓣上留言:“现在的《最强大脑》已经变成了‘益智游戏大赛’,失去了原有的专业性和深度。”

02

娱乐与专业的平衡之困

《最强大脑》的困境,折射出的是科学类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节目不得不降低难度,增加娱乐性;另一方面,这又可能导致节目失去原有的专业性和深度,引发核心观众的不满。

这种矛盾在第11季中达到了顶峰。当时,主持人攸佳宁在魔方赛道上的一次“自取其辱”,让节目组的专业性受到了广泛质疑。一位网友在知乎上发帖称:“一个科学类综艺的主持人竟然对魔方的基本原理一无所知,这让人如何信任节目的专业性?”

03

蒋昌建:用人文关怀化解专业困境

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蒋昌建的主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节目面临的困境。他温和、幽默的主持风格,不仅让节目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也让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虽然题目越来越简单,但蒋昌建老师的点评总能给人启发。他能把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04

未来之路:在创新中寻找平衡

面对观众的质疑和收视率的压力,《最强大脑》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出路。一方面,节目组开始尝试更多元化的赛制和项目,比如第12季就引入了全新的“活字飞花”项目;另一方面,节目也在积极邀请更多元化的选手参与,包括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正如蒋昌建在节目中所说:“最强大脑不是少部分人拥有,你也可以。”这句话或许正是《最强大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05

结语

《最强大脑》的收视率创新高,既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成绩,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它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类综艺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思考: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节目的质量和深度?

或许,正如一位网友在豆瓣上所说:“《最强大脑》不需要成为‘全民节目’,它只需要做好自己,让真正喜欢科学的人在这里找到共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