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信息化教学插上科技翅膀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化教学插上科技翅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军事教育领域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我国空军领域的最高学府,空军工程大学正以信息化教学为突破口,探索军事教育的新路径。从建立“创客工作室”到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从推行训教融合到实施课程创新,这所被誉为“空军人才摇篮”的高等学府,正在用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军事教育插上科技翅膀。
“创客工作室”:点燃创新教学的引擎
走进空军工程大学的“创客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员们围坐在电脑前,专注地设计着各种模型;3D打印机正在打印出精巧的零件;无人机在室内飞行测试……这里,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前沿阵地。
“创客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的载体。在这里,学员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学习3D建模、编程、机器人控制等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让学员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团队协作中成长。
一位参与“创客工作室”项目的教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找到解决方案。”
训教融合:让课堂与战场无缝对接
在空军工程大学,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学校提出的“训教融合”理念,就是将教学与实战紧密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以航空机务士官学校为例,学校连续两年组织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一线部队开展联教联训。学员们带着问题学实战本领、研打仗技能,将“问题清单”变成“能力清单”。这种做法不仅缩短了优质兵员转化为战斗力的成长周期,也促进了院校与部队的无缝对接。
在一次实装操作训练中,学员黄拾陆兴奋地说:“作为一名本科直招军士学员,去年9月才走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接受培训的他没想到,仅仅半年之后,自己就能近距离接触到某新型国产战机并上手操作。”
实案教学:让理论学习更有实效
空军工程大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还体现在实案教学的广泛应用上。学校通过收集部队训练数据和演训案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员们在真实案例中学习和思考。
在一次《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中,教员翟旭升带领学员们来到部队修理厂,现场讲解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比值调整。学员们纷纷表示:“噢,原来是这样!很多之前在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都得到了解决。”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员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也让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有信心。正如学员肖志文所说:“这次实践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岗位需求,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效显著:培养实战型军事人才
空军工程大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们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了更多实战型军事人才。学员们在部队实习期间,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如一位学员所说:“到部队的第一个改变,就要从改作风开始!”
坚持“军校姓军、姓军为战”的办学理念
空军工程大学的教学创新,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军校姓军、姓军为战”。学校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将“能打仗、打胜仗”价值追求,贯注全部办学实践。
从师资队伍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实践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实战需求。学校还建立了实战化军事训练平台,通过轻武器射击、红蓝对抗、基层当兵代职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
空军工程大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其他军事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信息化时代,空军工程大学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方法,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