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阮咸:文学与音乐的双重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阮咸:文学与音乐的双重传承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4793995_120852719
2.
https://baike.sogou.com/v60244.htm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VC0E2A0521D7D4.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6A09H9J00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28/12/72766453_1115437673.shtml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6112814636974114
7.
http://www.nopss.gov.cn/BIG5/219470/15789156.html
8.
https://m.qidian.com/ask/qkgperhkgxa
9.
https://www.huain.com/article/pipa/2024/0227/2546.html
10.
http://www.nopss.gov.cn/GB/219470/15789170.html
11.
http://www.lubanyouke.com/3477.html

在中国文化史上,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文化符号。其中,阮籍和阮咸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成员,分别在文学和音乐领域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01

阮籍:虚无主义的文学先驱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建安十五年,与嵇康、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八十二首《咏怀诗》中,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阮籍的《咏怀诗》展现了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他固执地看待生命的阴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强烈表达虚无主义思想的诗人。在《咏怀诗》中,阮籍反复抒发了对生命的悲观看法,认为人生本质上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偶然的、有具体原因的,而是人的本质性孤独。

在《咏怀诗》第一首中,阮籍写道:“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半时分的孤独感,月光透过薄薄的帷幕照进来,夜晚的凉风吹着衣襟,听到外面的鸟叫声,感受到一种无法排遣的孤独和伤感。

在《咏怀诗》第十七首中,阮籍写道:“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坐在空堂上的场景,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人在根本上的孤独感。

阮籍的诗歌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普遍心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许多文人都面临着政治压力和人生困境,阮籍的诗歌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他的《咏怀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02

阮咸:琵琶圣手的音乐传奇

阮咸(?-291),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以擅长演奏古琵琶而闻名,这种乐器后来被称为“阮”,以纪念他的贡献。阮咸的音乐成就不仅体现在演奏技巧上,更在于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阮咸所擅长的“阮”是一种汉族传统拨弦乐器,具有圆润的音色。这种乐器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以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阮乐器重新得到发掘和发展。如今,阮已在演奏技法、制作工艺、阮族系列、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体系,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据重要地位。

阮乐器的命名与阮咸密切相关。据记载,魏晋时期,阮咸最擅长弹奏秦琵琶。由于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推崇,这件乐器风靡全国。后来,这种乐器一度失传。唐代时,从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类似琵琶的乐器,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十分相似。由于当时已经没有人叫得出这件乐器的名字,音乐家们便将其称为阮咸,简称阮。

03

竹林七贤: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的文化符号,其行为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相聚于山阳,畅游竹林,谈玄清议,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竹林七贤的称谓最早由西晋左将军阴澹在《魏纪》中提出,后来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魏氏春秋》、《竹林名士传》和《竹林七贤论》、《世说新语》等文献中逐步定格。他们之所以选择相聚于山阳,除了当时的政治原因外,还与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思潮、清议之风以及盛行的饮酒服食之风密切相关。

竹林七贤相聚于山阳,与山阳的地理形勢和嵇公竹林的象征意义不无关系。太行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素有“天下之脊”的美称。山阳因位于太行山之南而得名。竹林七贤相聚于山阳,北望“天下之脊”,品味“天下之脊”的象征意义,心中该會蕩起怎樣的漣漪?至于嵇公竹林,其象征意义就更為明顯了。竹子“寒風不變終身節”,“比德於君子”,成為君子之友。東晉名士王徽之非常喜愛竹子,曾言:“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嵇康在其寓居地種植竹林,何嘗不是出於對竹子象征意義的認同呢?阮籍等人與嵇康暢游於嵇公竹林,不僅因為他們有《魏紀》所說的“豪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等共同點,同時也有他們對竹林象征意義的心有靈犀。

竹林七贤相聚于山阳,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嵇康。盡管人們說起竹林七賢,有的以嵇康領起,有的以阮籍領起,有的將嵇康、阮籍、山濤三人並列。但最早記述竹林七賢事跡的《魏紀》和《魏氏春秋》,言及竹林之游則皆是以嵇康領起。這是一種敘述方式,更是對嵇康在竹林之游核心地位的肯定。《晉書》和《資治通鑒》敘及竹林七賢,也是以嵇康領起,表明其作者已經認同嵇康在竹林之游中的主導作用。嵇康雖是魏室女婿,但他對政治並不熱心,所以婚后不久即移居山陽,表明了不願介入政治的態度。他既具有“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雕飾,人以為龍章鳳姿”等顯於外的風度,又具有“天質自然,恬靜寡欲,含垢藏瑕,寬簡有大量”的高潔品格,以至於當時許多文士皆欲與之交,呂安、趙至為見嵇康一面,皆曾千裡命駕﹔鐘會攜書欲與之交而不得,因而銜怨構隙。阮籍、山濤雖年長於嵇康,但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皆傾心與之交,《竹林七賢論》所謂“山濤與阮籍、嵇康皆一面,契若金蘭”。

04

阮籍与阮咸: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阮籍和阮咸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深邃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诗歌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普遍心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阮咸在音乐领域的成就同样不容忽视。他所擅长的“阮”乐器在唐代达到鼎盛,后因时局动荡而一度失传。新中国成立后,阮乐器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如今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阮咸的音乐成就不仅体现在演奏技巧上,更在于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的文化符号,其行为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相聚于山阳,畅游竹林,谈玄清议,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种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政治的超脱态度,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阮籍和阮咸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作品和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当今社会,阮籍的诗歌和阮咸的音乐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