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8个月魔鬼训练,演员如何变身“战士”?
《蛟龙行动》:8个月魔鬼训练,演员如何变身“战士”?
“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次看到训练计划时,我几乎想放弃了。”黄轩回忆起接到《蛟龙行动》邀请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每天的训练都像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从体能训练到战术训练,再到潜水训练,每一项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林超贤导演的最新力作,《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军事动作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海军实力的重工业电影。为了完美呈现片中蛟龙小队成员的风采,主演们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严格训练,这在华语电影中实属罕见。
从演员到战士:8个月的魔鬼训练
黄轩在片中饰演蛟龙小队队长孟闯,这个角色要求他不仅要具备出色的领导力,还要在体能和战术上达到专业军人的水平。为此,他接受了全方位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枪械训练以及潜水训练。
“我们的教练团队非常专业,包括体能、战术、枪械、潜水等各个领域的精英。”黄轩说,“除了筹备期的训练,在拍摄间隙也一直在练,总共大概8个月。在这个剧组,我的训练量相当于之前所有戏训练时间的总和。”
其中最让黄轩印象深刻的是潜水训练。“我们的潜水可不是简单的休闲潜水,而是要潜到二十米以下的深度,按照指令完成复杂的任务。”他回忆道,“教练会突然关灯,水下一片漆黑,然后在黑暗中拔掉我们的氧气罐、摘掉面镜、扯掉装备。在黑暗的深水里,你必须迅速调整心态,不能紧张、不能慌,冷静下来后慢慢找氧气罐。如果看到队友在旁边,要赶紧求救,拿到备用氧气后,稳定下来再找面镜,因为不戴面镜在水下是看不清东西的。”
这种训练不仅考验了演员们的体能和技能,更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相互配合,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于适说,“这种经历让我们在拍摄时更加默契,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军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真实至上:导演的严格要求
“林超贤导演对真实性的追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黄轩说,“他总是说,‘我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还原真实’。”
为了追求真实,导演林超贤亲自下水拍摄,甚至在发高烧时也坚持下水。“有一次,我们在拍摄一个水下追逐的场景,导演为了捕捉到最真实的画面,竟然把自己倒吊着沉到水底。”黄轩回忆道,“当时我们都吓坏了,但导演却笑着说,‘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水下的压迫感’。”
在拍摄一场潜艇内部的爆炸戏时,导演安排了50个真实炸点。“光是铺炸药就铺了1小时,”于适回忆道,“虽然有保护措施,但那种真实的爆炸声和冲击波,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撼。”
超越自我:从演员到战士的蜕变
经过8个月的严格训练和拍摄,演员们不仅在体能和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更在心理上完成了从演员到战士的转变。“现在说起这些训练,好像只是简单的步骤,但当时在深水下,毫无防备地遭遇这种情况,真的非常恐怖。”黄轩说,“一开始大家都疯了,觉得这是在干嘛?我们不是来学潜水的吗?为什么要拔掉氧气罐?为什么要扯掉装备?当时心里满是抵触和恐惧。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为了训练我们在水下的抗压能力,这样在拍摄中遇到设备故障等问题时,心里就不会慌,因为我们经历过这样的训练,所以在水里会非常自信、非常从容。到最后,我们所有人都能扛住这种压力了,无论教练怎么折腾,我们都能在水下保持冷静。别人拔掉我氧气的时候我都不怕,那我戴着全套装备下水的时候,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演员们的表演中,更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训练和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相互配合,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于适说,“这种经历让我们在拍摄时更加默契,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军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海军实力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现中国演员职业精神的作品。通过8个月的严格训练和拍摄,演员们不仅在体能和技能上达到了专业军人的水平,更在心理上完成了从演员到战士的蜕变。这种对真实的追求和对职业的尊重,正是中国电影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