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眼中的唐山小山:从评剧之源到商业中心
张铎眼中的唐山小山:从评剧之源到商业中心
“我叫张铎,今年85岁,从小在唐山小山长大。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如今的小山,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但那些往事,却像刻在心里一样,清晰如昨。”
从荒凉到繁华:小山的崛起
小山,原名“小南山”,是燕山余脉大城山、双凤山南面的一个小山包。清朝光绪年间,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但随着唐胥铁路的建设(1878年)和唐山火车站的设立,小山开始逐渐兴起。
20世纪30年代,小山已经成为唐山的重要商业中心。各类商铺、小诊所、小旅馆、澡堂、理发店、果品店、鲜花店等应有尽有,涵盖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流传着“到唐山必上小山”的说法,可见其繁华程度。
评剧之源:文化的繁荣
小山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唐山的文化娱乐中心。这里最著名的当属评剧,被誉为“评剧之源”。1909年4月22日,成兆才等人在永盛茶园首次演出评剧,这个诞生于滦南县的民间艺术形式,从此在小山扎根发芽。
评剧的兴起,带动了小山的文化繁荣。许多著名艺人如小白玉霜、张君秋等都曾在这里演出。小山的永盛茶园、天娥大戏院等场所,见证了评剧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的历程。
标志性建筑:城市的记忆
说起小山的地标,不得不提两处建筑:小山天桥和大世界。
小山天桥建于1947年,是当时唐山的标志性建筑。它横跨京山铁路,连接建国路和解放路,是市民生活的重要枢纽。然而,这座见证了唐山繁华的天桥,却在1996年被拆除,只留下人们的记忆。
大世界则是白月亭的杰作。这位唐山的商业巨子,仿照上海“大千世界”的模式,在小山东上坡兴建了这座集电影院、戏院、商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大世界不仅是一个商业中心,更成为了唐山的地标性建筑。可惜的是,它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1976: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1976年7月28日,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让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陷入废墟。小山,这个曾经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未能幸免。
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小山的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大世界、永盛茶园等文化地标消失殆尽。这场灾难,让小山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也带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和记忆。
重生:开滦老唐山风情小镇
时间流逝,唐山在废墟上重建,小山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唐山市启动了开滦老唐山风情小镇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打造集历史文化与现代休闲于一体的标志性区域。
这个项目将重现小山的历史风貌,让这座见证了唐山发展历程的商业中心,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像张铎这样的老唐山人来说,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小山承载了太多唐山人的记忆。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让年轻一代了解小山的历史,感受唐山的文化底蕴。”张铎老先生说。
小山的故事,是唐山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荒凉到繁华,从废墟到新生,这里见证了唐山的沧桑巨变。如今,小山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它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