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妇女署携手红枫热线,共推反家暴运动
联合国妇女署携手红枫热线,共推反家暴运动
2024年11月25日,联合国妇女署携手中国首家非营利性民间妇女组织——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共同启动了为期16天的“联合起来制止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运动。这一年度活动旨在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并为受害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2年坚守:红枫热线的反家暴之路
红枫热线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第一条专门服务于妇女的热线。32年来,这条热线从未间断,至今已接听超过20万通电话,其中1.2万通涉及家庭暴力。侯志明,红枫热线的第一期志愿者,见证了这条热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红枫热线”成立的初衷是为所有身处困境的女性提供心理支持。然而,热线开通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遭受家暴女性的求助电话。从那时起,红枫热线开始重点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并于1994年将家暴电话从热线中分离出来,单独统计。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后,随着“家庭暴力”这一概念的普及,红枫热线更是将反家暴作为核心工作之一。
2024年反家暴运动: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今年的16天反家暴运动以“联合起来制止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为主题,联合国妇女署与红枫热线的合作标志着中国反家暴运动迈入新的阶段。双方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公众教育、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平等的社会环境。
家暴,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我国30%的已婚女性曾遭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被丈夫殴打。更令人震惊的是,受害者平均要遭受35次家暴才会选择报警。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
侯志明回忆起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在深圳打工的女性,被丈夫剁掉一截手指,打断鼻梁骨,甚至被推下楼梯。还有一位70岁的女性,花了整整16年才逃离家暴婚姻。这些案例揭示了家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挑战与希望并存
尽管反家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受害者由于经济依赖、社会压力、恐惧心理等原因,难以及时寻求帮助。此外,社会对家暴的认知仍需进一步提升,一些人仍将家暴视为“家务事”,不愿介入。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勇敢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2015年,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颁布,标志着反家暴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红枫热线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已培训近千名来自心理、教育、法律等领域的志愿者,为更多受害者提供专业支持。
未来展望
联合国妇女署与红枫热线的合作,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反家暴工作的认可,更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暴力这一顽疾终将被攻克,每一个女性都将拥有一个安全、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
正如侯志明所说:“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反抗家暴永远不会太晚。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迈出那一步,社会都会为你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