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有癌变风险?中医专家解析四大治疗关键
胃食道逆流有癌变风险?中医专家解析四大治疗关键
(廖殷梓医师提醒,胃食道逆流很常见,容易降低生活品质且有癌化风险。门诊示意图,非病人)
「医生,我常觉得喉咙卡卡、胸口热热的,为什么?」安南医院中医部医师廖殷梓解释,这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状,俗称为「火烧心」;不过,有些患者会因咳嗽、胸闷、胸痛、心悸等非典型症状就诊,导致食道外的症狀容易被忽略。
廖殷梓医师说明,胃食道逆流是指胃中内容物逆流到食道,进而引发症状,其盛行率约10至20%,且逐年增加。由于难以根治,一旦停药便容易复发,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更可能导致巴洛氏食道(食道的癌前病变)及食道腺癌,因此建议积极治疗。
胃食道逆流诊断以临床症状为主,诊断工具如胃镜和24小时食道酸碱值检测为辅。廖殷梓医师提及,目前西醫治疗方式包括: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若无效才考虑手术;不过,临床上常有患者因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无法耐受副作用或反覆发作,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中医将胃食道逆流归于「泛酸」、「反胃」、「胸痹」、「梅核气」等范畴,发病主因脾胃虚弱,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与情志不畅、湿热、痰浊、血瘀有关。由于病位在胃及食道,与肝胆、脾有密切关系,故治疗以调脾胃、肝胆之气机升降为主,如旋覆代赭石汤、半夏泻心汤、加味逍遥散等。廖殷梓医师指出,中医治疗胃食道逆流的优勢在於副作用少、可舒缓情绪压力、降低复发率,并根据患者体质标本同治,有助于根治病症。
此外,生活上亦可应用简单的穴位按摩来缓解症状,如内关穴、足三里穴,且生活型态的调整同样很重要,如饭后避免立刻躺下、睡觉时将床头抬高或向左侧睡、避免穿太紧的衣服、少做弯腰动作等;饮食上则应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酸、太甜、油膩、碳酸饮料等),并且要细嚼慢咽。最关键是,情绪调控也很重要,因生气或紧张会加重症状,故平时需保持心情愉快、放松。
「总之,胃食道逆流很常见,容易降低生活品质且有癌化风险。」廖殷梓医师强调,唯有药物、饮食、生活、情绪调整等多管齐下、积极治疗,才有机会让身体恢复健康。
内关穴:手掌向上,手腕第一横纹正中点直上2寸(三横指),穴位在2条筋之间。
足三里穴:正坐垂足,从胫骨头上缘沿着胫骨往下量取三寸(四指),再向胫骨外侧取一寸(大拇指指甲之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