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湖变身“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大揭秘!
白云湖变身“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大揭秘!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广州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批)名单,白云湖成功入选并获得授牌。经过持续生态修复与治理,这座广州最大的人工湖实现了从“人工”到“人文”的蜕变,成为城市人工湖泊高质量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从人工湖到生态湖:十年生态修复之路
白云湖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广州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2.03平方公里。自2017年起,白云湖开始实施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生态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城市河湖生态系统。
科学施策:构建水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的核心是重建水体的自净能力。白云湖管理处通过人工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在湖滨缓流区构建了近10万平方米的水生态修复系统。
2023年,白云湖公园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水生专类植物展示园,以保育和展示适生水生植物为主题,不断丰富水生植物种类,达到450种以上,打造出“水下森林”和带状生态保育区,吸引上百种候鸟迁徙栖息。
数据说话:水质改善成效显著
生态修复的效果最终要靠数据说话。根据最新监测数据,白云湖2024年第一季度源水、进水、出水水质均达到Ⅳ类以上,生态修复区绝大部分监测点位水质达到Ⅲ类以上。这意味着经过治理,白云湖的水质已经达到了饮用水源地的标准。
生态修复带来的多重效益
环境效益:城市“绿心”功能凸显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白云湖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成为广州新“绿心”之一,对缓解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白云湖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重要的生态要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惠民利民工程,提升其景观品质可助力周边商业、旅游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2022年投资超11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航母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正式开工,打造“数字中国”实践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试验区、广佛同城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将成为广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文化效益:打造水文化科普基地
白云湖充分融合岭南古典元素与周边人文、科创环境,修建有白云阁、文化长廊、四君子园等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通过开展水生植物研学、水生植物种植及科普展览等多元水文化科普活动,打造水文化科普展示基地。
未来展望:打造水生态文明治理样板
白云湖的生态修复工程仍在持续进行中。未来,白云湖将继续完善生态监测体系,推进科研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同时,白云湖还将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学校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百姓因水而乐。白云湖作为云山珠水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其综合治理的理念正在广州各地湖库推广复制,成为水生态文明治理的样板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