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研所专家教你科学防护流感
首都儿研所专家教你科学防护流感
随着春季的到来,流感进入高发季节。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全国一周内报告了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面对流感威胁,如何科学防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顾问申昆玲教授为我们带来权威指导。
为什么说流感比普通感冒更可怕?
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流感后,还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更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流感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9万至65万之间。
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根据2024-2025版美国ACIP指南,建议所有6个月及以上、没有禁忌证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9月或10月,但整个流感季都可以接种。需要注意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和孕妇应避免在7月和8月接种。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预防。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
日常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有什么区别?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抗流感病毒药物,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作用机制:奥司他韦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而玛巴洛沙韦则是抑制病毒复制,阻止体内病毒增殖。
给药方式:玛巴洛沙韦只需单次给药,而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5天。
适用人群:玛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的适用范围更广,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则可用于更小的幼儿。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怎么办?
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必要时会开具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病毒传播。
特殊人群如何防护?
儿童: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6个月至5岁的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口鼻等。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流感并引发严重并发症。建议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
流感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危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