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如何借《哪吒2》票房大赚?
光线传媒如何借《哪吒2》票房大赚?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2025年1月29日上映以来,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在中国影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5年2月5日1时,该片票房已突破5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五部达成此成就的电影,并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亿),成为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还刷新了多项纪录:上映7天总票房破54.76亿,创下影史最快纪录;单日票房连续多日超8亿,实现逆跌;观影人次突破1亿,口碑持续发酵。此外,《哪吒2》在工作日单日票房达5.38亿,超越《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成为中国影史工作日单日票房冠军。
随着票房不断攀升,该片有望冲击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位置。目前,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可达87.38亿,若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幅超过当前冠军《长津湖》的57.75亿。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其品质的认可,也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注入了强心剂,展现了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光线传媒的投资策略
光线传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项目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据猫眼专业版显示,该片的出品方有5家公司,其中4家与光线传媒有关联。这5家出品方分别为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光线传媒、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成都可可豆由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彩条屋由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100%持股,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则是光线传媒的全资子公司。
光线传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项目中的投资比例约为50%-53%。这一高比例的投资体现了公司对项目的信心。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元至10.1亿元,这一收入已经超过了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
票房分账机制
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分配遵循特定的分账规则。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该片的片方分账比例为39.24%,影院方分账比例为52.27%,其他占8.49%。这意味着在48.4亿元的票房收入中,片方收入约为18.99亿元。
光线传媒作为主要出品方,获得了其中的大部分收益。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2月4日,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这一收入规模不仅体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商业成功,也展示了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强大实力。
财务影响分析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功对光线传媒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这一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了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
浙商证券分析,一般主投方投资占比约40%以上,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哪吒》出品方有5家,其中四家为公司本身或参投公司,因此按70%估算,扣除院线票房分成等,若最终票房为70亿元,则公司有望获得19.3亿元营收,考虑部分制作成本前期已摊销,2025年一季度的利润水平有望大幅提升,但又考虑到宣发费用等在当季产生,结合前作《哪吒魔童降临》的情况,预计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润水平有望超12亿元。
这一收入规模不仅体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商业成功,也展示了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强大实力。随着影片票房的持续攀升,光线传媒的收益有望进一步增长。
动画电影布局
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布局始于2013年,通过投资国内20多家一线动漫团队,公司逐步建立了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体系。2015年推出的“彩条屋”厂牌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实力。
从后续落地完成情况来看,公司近十年来先后出品发行了《大鱼海棠》、《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茶啊二中》、《昨日青空》等影片,再加上正在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均有着不错的票房及口碑。
当然,两部哪吒相较于其他影片在票房上有着断层式领先,成为撑起光线传媒动画雄心的顶梁柱,公司未来能否继续打磨出此类“现象级”作品,有待市场的不断检验。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该片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公司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品牌影响力。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持续发展,光线传媒有望凭借其在动画电影领域的优势,实现更大的商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