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你了解它的危害吗?
心房颤动:你了解它的危害吗?
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跳不规则且通常过快。据统计,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1.6%,即有大约2000万房颤患者,其中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0%以上。房颤已成为21世纪我国公众,尤其是老年群体,不得不面对的心血管流行病之一。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
房颤的危害远不止于症状本身,更在于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短期影响:症状多样,易被忽视
房颤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感觉心跳加速或不规律)、头晕、黑蒙甚至晕厥、呼吸困难、胸痛等。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完全没有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偶然发现。这种无症状性使得房颤更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长期并发症:卒中、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卒中。由于房颤时心房跳动混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导致卒中。研究显示,房颤导致的脑卒中致残率、死亡率、卒中复发率较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卒中要高得多。
此外,房颤还会导致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全身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据统计,30%-40%的心衰病例由房颤引起。
特殊人群:高血压患者需格外警惕
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血压使男性房颤患病风险增加50%,女性增加40%。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也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如何及早发现房颤?
专业检查:心电图是金标准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直接方法。一旦心电图抓到了房颤的节律,就能确诊。对于阵发性房颤,可使用Holter(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
自我检测:数心跳、摸脉搏
房颤发作时有非常显著的脉搏特点:脉搏跳动很不整齐且强弱不等。患者常描述为“有时快,有时慢,一点规律都没有”。脉搏快的时候可达100次/分以上,而正常人脉搏一般60—100次/分。
房颤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是重要选择
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其中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房颤的首选手段。此外,中医药治疗也能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危险因素管理:控制高血压是关键
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对预防房颤至关重要。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能降低房颤风险。
结语
房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其危害不容忽视。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存在严重风险。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请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