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安三万里》中的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当代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安三万里》中的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当代价值

引用
东方网
12
来源
1.
https://j.eastday.com/m/1707481416045454
2.
https://www.sohu.com/a/810689676_121124208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2345962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AE%89%E4%B8%89%E4%B8%87%E9%87%8C/61787298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9A06R7600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718036134932862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9A05ID600
8.
https://www.sohu.com/a/765767610_212874
9.
https://m.qidian.com/ask/qzfskwzzfxa
10.
https://www.globalpeople.com.cn/channel/14/510.html
11.
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6/20240327/98dd65d6-4821-4bb4-8ae5-fa582a6fd913.html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5/06/74326408_1142010233.shtml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盛唐时期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通过节度使高适的回忆,展现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年的友谊。影片巧妙地将数十首经典诗词融入剧情,通过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更深刻地传达了诗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01

借景抒情:月色下的思乡与孤独

在电影中,李白月下吟诵《静夜思》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伴随着柔和的月光洒在李白的脸上,勾勒出一个孤独游子的思乡之情。此时的李白,虽身处繁华的长安城,却因仕途不顺而倍感落寞。月色作为自然景物的代表,在这里成为了触发情感的媒介,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同样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还有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影片中,王维在空山中漫步,四周寂静无声,偶尔传来远处的人语声。夕阳的余晖透过密林,斑驳地洒在青苔上,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宁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超脱的写照。通过空山、深林等意象,王维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景物之中,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哀愁。

02

托物言志:黄鹤楼的兴衰与家国情怀

影片中多次出现黄鹤楼这一重要意象,它不仅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更承载着诗人们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在李白遥望战火中的黄鹤楼时,观众能感受到那份对故土的深深眷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诗通过黄鹤楼的兴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而当高适在战场上吟诵"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时,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军中不公,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里的"战士"与"美人"不仅是具体的人物,更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牺牲与享乐的对立,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03

诗句与画面的完美融合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李白吟诵《将进酒》的场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伴随着激昂的诗句,画面展现出黄河奔流而下的壮丽景象,以及李白面对镜中白发的无奈与感慨。这种诗句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不羁,更传达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叹息。

此外,影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其他诗句,如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通过诗句与画面的相互映衬,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04

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长安三万里》通过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更让当代观众感受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些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古人对自然、人生、家国的深刻思考。通过电影这一现代媒介,古诗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共鸣。

正如影片中所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永远在。"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通过《长安三万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盛唐时期的繁华与衰落,更感受到了那份永恒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古诗词穿越千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