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中国行动与全球挑战
世卫组织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中国行动与全球挑战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11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130万人,其中83%是由乙型肝炎引起。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世卫组织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没有肝炎的未来”的宏伟目标。
世卫组织的2030目标
世卫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乙肝防控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卫组织推荐了ASSURED标准,即价格合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易于使用、快速、无设备以及可供最终用户使用等特性。这一标准为开发实用的POCT(即时检测)设备提供了指导。
全球乙肝防控现状
目前,全球乙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因乙肝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8.7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乙肝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中国乙肝防控成效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曾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项政策和措施推进乙肝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疫苗接种全覆盖:自200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目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高达99%。同时,我国还实施了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疫苗接种覆盖面。
提高首针及时率:我国实施了以新生儿为主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倡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已从2002年的30%提高到2022年的90%以上。
加强宣传教育: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我国还通过立法保障乙肝患者权益,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数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有限,乙肝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为了实现世卫组织2030年消灭乙肝的目标,我国需要继续加强乙肝防控工作。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另一方面,要加强乙肝检测和治疗工作,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同时,我国还需要加强乙肝防控的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全球乙肝防控工作。
世卫组织2030年消灭乙肝的目标虽然 ambitious,但通过全球共同努力,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国作为乙肝高发国家,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没有肝炎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