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获救者到拥军模范:田金芳的感恩之路
从地震获救者到拥军模范:田金芳的感恩之路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这场里氏7.8级的地震造成了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重伤。在废墟中,一个名叫田金芳的15岁女孩被解放军战士救出,这一幕成为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你的头还在流血,小心受风。”这是解放军战士在救出田金芳时对她说的话。这句话,连同那顶戴在她头上的军帽,成为了田金芳心中永远的温暖记忆。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要报答这份救命之恩。
1978年,刚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的田金芳,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报答解放军。虽然只有18块钱,她却毫不犹豫地拿出3块钱买了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第一时间送到了附近的军营。从那时起,节假日里,她就自己步行到部队,为战士们洗衣服、缝被子、补袜子……数十载如一日,老兵退伍又来了新兵,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忙前忙后的田金芳。
1994年,田金芳自费30万元组建了“田金芳拥军艺术团”。2007年8月,27人组成的拥军艺术团小分队开始了他们的“拥军万里行”活动。他们途经东北三省、上海、广东、深圳、驻港部队等13省、36个城市,历时3个多月,通过作报告、表演文艺节目、赠送慰问品等形式宣传拥军,受到各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田金芳不仅在物质上支持部队,更在精神上给予战士们关怀。她帮助战士解决家庭问题,被称为“编外指导员”。战士刘晓臣的妻子在老家,既要照顾双方父母,又要带孩子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多次劝丈夫转业回家。可刘晓臣认为自己是技术骨干,部队需要他,想多干几年再考虑转业,为此两人一度闹到离婚的地步。田金芳得知后,多次帮刘晓臣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他们一家三口叫到家里一起做饭、吃饭,促进沟通交流,还给他们买棉衣棉鞋,真诚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难处和责任。在田金芳的耐心劝解下,刘晓臣的妻子逐渐明白了丈夫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感受到了部队工作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夫妻俩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从那以后,妻子每次来部队探亲都要到“田妈妈”家坐坐。
2015年5月,田金芳终于在徐州找到了她苦寻多年的恩人——老兵周广军。田金芳紧握着老人的手,泪如雨下:“39年啊,我的救命恩人!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历经坎坷,终于找到您了,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得知眼前的人是自己曾救过的小姑娘,盯着她带来的旧军帽,也哭了起来。2020年,田金芳得知老人去世,她悲痛不已,当得知老人临终遗愿是想穿着“65式军装”,她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忙寻找,最终找到并送老人最后一程。
46年来,田金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感恩。她不仅把拥军当作一种责任,更把它当作一种信念。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拥军事业。目前,田金芳已成功办理了捐献遗体的手续,她表示自己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希望能够用遗体为解放军的医疗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自己的拥军之路延续下去,以实际行动谱写生命中的感恩篇章。
田金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她用46年的坚持,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拥军赞歌,成为了新时代拥军模范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