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徵明笔下的拙政园诗意画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徵明笔下的拙政园诗意画境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56812
2.
https://www.sohu.com/a/791831701_121123848
3.
https://blog.csdn.net/likeylflyi/article/details/1504138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2A08BN300
5.
http://www.pengmenstudio.com/down_view.aspx?TypeId=12&Id=369&Fid=t14:12:14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58714436399595557
7.
https://www.gooood.cn/a-song-garden-quintet-revival-of-an-old-shanghai-house-by-gardening-architects.htm
8.
http://www.artzww.com/art2017art/wap_doc/29036761.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12/16/676822_1120186629.s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2/14/73052226_1121119353.shtml
11.
https://jssdfz.jiangsu.gov.cn/n97/20240906/i35701.html

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创作的《拙政园诗画册》,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了拙政园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园林之美,还体现了文人退居吴中、逍遥自适的人生志趣。通过文徵明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拙政园中每一汪浅水、数痕远山所蕴含的诗意画境。

01

诗画相映的园林美景

文徵明在《拙政园诗画册》中,以淡墨简笔勾勒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每幅画都配有相应的诗作,诗画相映,意境深远。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

02

意远台:凭高望远的心灵超脱

在《意远台》这幅画中,一位文士伫立于水边高台,独对苍茫烟水。诗中写道:“闲登万里台,旷然心目清。木落秋更远,长江天际明。白云渡水去,日暮山纵横。”这幅画展现了园林为居者创造的凭高望远空间。在远眺中,居者超离尘俗的昏昧和局促,心目俱清,襟怀旷然,思绪飘飞至渺远的天际,山河万里,都容纳于胸中。

03

梦隐楼:从功名到隐逸的心灵转变

“梦隐楼”是拙政园中重要的建筑之一,其名字蕴含深意。文徵明在画后题诗道:“林泉入梦意茫茫,旋起高楼拟退藏。”这揭示了园林对于文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它为从功名利禄的尘梦中惊醒的文人提供了安顿的家园。

04

会心不远:城市中的山林之趣

文徵明在《若墅堂》中写道:“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昔皮袭美尝称鲁望所居‘不出郛郭,旷若郊墅’,故以为名。”诗中又说:“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这体现了“会心不远”的美学思想,即不必远遁山中追求心灵的安适,身边的一汪浅水、数尾游鱼,即是当下的乐处。

05

意远:心灵的超然与远游

“意远”的精神,在《意远台》这一幅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图绘一人伫立于水边高台,独对苍茫烟水。诗道:“闲登万里台,旷然心目清。木落秋更远,长江天际明。白云渡水去,日暮山纵横。”园林为居者创造了凭高望远的空间。在远眺中,居者超离尘俗的昏昧和局促,心目俱清,襟怀旷然,思绪飘飞至渺远的天际,山河万里,都容纳于胸中。末句颇合《二十四诗品》的“超诣”之境。该品道:“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超诣”,形容的是“超越尘俗”的“旨趣”,是通过性灵的超越而体验到的一种“玄远”之旨。但这种体验,并非源自神秘的宗教或抽象的观念,而恰恰就在当下的“清风白云”间。在精神的超越中,应泯除刻意的追寻,超越物我的分际,最终融身于造化的洪流中。“乱山乔木,碧苔芳晖”的诗境,呈现了通过精神的远游而体验到的“玄远”之旨。乱山乔木,千秋之古;碧苔芳晖,须臾之景。在当下的不期而遇中,时间的藩篱被打破,万物呈现为一个完足、自在的世界。在文徵明的“意远台”诗中,精神的远足所体验的境界是相似的:白云悠然,飘度流水,夕阳西下,乱山纵横。万物摆脱了我种种尘念的系缚,自兴自化,孤锋迥秀,片月行空。“意远”和“超诣”,充满了禅宗和庄子哲学的精神。

“会心”和“意远”的思想意味着:园林在满足文人城市居住生活的同时,还隔出了一片清幽之地,为其心灵提供了远游和超诣的可能。

06

文徵明的画风特点

文徵明的画风深受沈周影响,但并未被沈周的画风所笼罩,而是创造出秀丽、细润、雅致的山水画风格。在用笔及风貌上,文徵明的画作既苍劲浑厚又不失温润,善于运用书法用笔来勾皴点染。他的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07

结语:园林与文人的精神家园

文徵明的《拙政园诗画册》不仅是对园林美景的再现,更体现了文人在政治之外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它展现了文人退居吴中、逍遥自适的人生志趣,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理解明代文人生活态度的重要窗口。通过这本诗画册,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文人如何在城市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安顿之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追求无限的意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