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感冒发烧养生小妙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感冒发烧养生小妙招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感冒发烧病例增多的情况,尤其在冬春季节,流感病毒活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相关防治方案,推荐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养生小妙招,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感冒发烧。
中医非药物疗法
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感冒发烧症状。以下是一些主要穴位及其操作方法: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在第二掌骨中点处。用拇指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
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用食指和中指按压或掌根拍打,每次约5分钟。
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横纹尽头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环揉1-3分钟。
其他常用穴位:
- 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用拇指按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 风门穴: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掌根或大鱼际揉至有灼热感。
- 委中穴:膝窝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中间,刮痧可退热。
- 天河水穴: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单方向推300-500次。
- 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用拇指按压至酸胀感。
- 足三里:小腿外侧,虎口围住髌骨上缘,中指指尖对应处,按压至酸胀麻木感。
注意事项:
- 按摩时手法需柔和,避免擦伤皮肤,尤其是儿童。
- 发烧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立即就医,不可仅依赖按摩治疗。
其他非药物疗法
除了穴位按摩,还可以尝试以下中医非药物疗法:
艾灸疗法:适用于头痛、痛引肩颈部及背部、恶寒重等症状。主要灸风池穴、风府穴。
刮痧疗法:适用于发热伴恶寒、头痛、肌肉酸痛等。主要刮拭两侧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至肩峰、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至肺俞穴。
中药沐足:适用于平时易感冒,咳嗽或鼻塞、打喷嚏等。组成:紫苏叶20克,艾叶20克,桂枝20克。
呼吸操六字诀:站立放松,腹式呼吸,依次发“嘘”“呵”“呼”“呬”“吹”“嘻”各6遍,每遍后调息,每天练10-20分钟。
小儿推拿:包括摩腹和捏脊。摩腹顺时针、逆时针各操作100次;捏脊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操作5~10次。
饮食调理
在感冒发烧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食疗方案:
姜枣茶:温中散寒、提升阳气,适合体质偏寒人群。材料:生姜3片,红枣5枚,红糖适量。做法:将生姜切片,与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黄芪鸡汤: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适合体质虚弱人群。材料:黄芪30克,鸡肉200克,姜片3片。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银耳百合羹:润肺止咳、清热解毒,适合肺热燥咳人群。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银耳和百合洗净,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党参红枣粥:党参和红枣都是补气的良药,与大米一起煮成粥,能够健脾益气,提升免疫力。特别适合气虚体质人群在流感季节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和生姜有温中散寒、补血活血作用;羊肉则是温补佳品。这道汤适合体质偏寒、容易感冒的人群,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枸杞菊花茶:枸杞和菊花都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合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在流感季节饮用,可以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
饮食注意事项:
-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这些营养元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 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以促进身体代谢。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湿热,湿热积聚可能降低抵抗力,从而给病毒可乘之机。
结语
中医养生小妙招以其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的特点,在感冒发烧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如果发烧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保持室内通风等,也是预防感冒发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