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德格尔谈社会偏见:我们真的了解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德格尔谈社会偏见:我们真的了解吗?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8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5951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P0OFQ905566FH1.html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0551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08/09/38946836_1113610737.shtml
5.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3/t20240329_5743012.s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8/20/73424346_1134411308.shtml
7.
https://philosophy.whu.edu.cn/info/1038/108781.htm
8.
http://marxism.cass.cn/mksjbyl/202408/t20240808_5769812.shtml

在当今社会,偏见似乎无处不在。从种族歧视到性别刻板印象,从地域黑到职业偏见,这些现象不仅伤害了个人,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面对偏见,我们常常感到无奈和困惑:为什么人们总是难以摆脱固有的观念?为什么即使有充分的证据,一些人仍然坚持错误的看法?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偏见的本质。

01

理解的前结构:偏见的根源

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理解的前结构”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的理解活动并非发生在真空之中,而是受到一系列先入为主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理解的“前结构”,主要包括:

  1. 历史性和文化背景: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背景会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例如,一个在性别平等环境中长大的人,与一个在传统父权社会中成长的人,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必然不同。

  2. 语言习惯: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框架。不同的语言会引导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比如,有些语言中没有“蓝色”这个词汇,那么说这种语言的人对蓝色的感知和描述方式就可能与我们不同。

  3. 个人经历:个人的生活经历会形成独特的视角和偏见。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中,他对财富和社会阶层的看法可能与一个富有的人有很大差异。

这些前结构因素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使我们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和中立。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理解从来就不是一种对早已现成的东西的把握,而是存在本身在它的可能性中的展开活动。”(《存在与时间》)

02

偏见:理解的障碍还是助力?

认识到理解的前结构后,我们不禁要问:偏见究竟是理解的障碍,还是理解的必要条件?海德格尔给出的答案可能令人意外:偏见既是障碍,也是助力。

偏见之所以成为障碍,是因为它可能导致我们对新信息的封闭和排斥。当一个人带着强烈的偏见去看待某个群体时,他可能会忽视或曲解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从而无法形成准确的认识。

然而,海德格尔也指出,偏见并非全然负面。他认为,没有偏见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理解总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偏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新事物的起点和框架。关键不在于消除偏见,而在于如何在意识到偏见的基础上做出更公正的判断。

03

超越视觉中心主义: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海德格尔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偏见的维度。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视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笛卡尔的“清晰明白”原则,视觉被赋予了最高的认知地位。这种视觉中心主义强调观察和表象,将世界视为被观看的对象,忽视了其他感官和体验方式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指出,这种视觉中心主义反映了西方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思维。它将主体视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将世界视为被动的被观察对象,这种对立思维正是许多偏见的根源。为了克服偏见,我们需要超越视觉中心主义,重新思考主体与世界的关系。

这种超越意味着:

  1. 重视多感官体验:除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同样重要。它们能提供更全面的感知,帮助我们形成更完整的理解。

  2. 强调实践参与:真正的理解不仅仅是观察,更需要亲身参与和体验。通过实践,我们能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3.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需要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偏见,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理解世界。

04

结语:在有限中追求公正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偏见是人类理解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源于我们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既可能阻碍也可能促进理解。面对偏见,我们不应陷入绝望,而应努力在意识到“前结构”的基础上做出更公正的判断。这需要我们:

  1. 保持自我反思:时刻审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思考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根源。

  2. 开放心态:对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保持开放态度,愿意倾听和理解。

  3. 实践参与: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

  4. 培养同理心: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理解世界,培养共情能力。

在这个充满偏见的世界里,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消除偏见,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理性的思考者。这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