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鼓园:周秦文化的璀璨明珠
中华石鼓园:周秦文化的璀璨明珠
在宝鸡市渭滨区的石鼓山上,一座高达56.9米的仿秦汉建筑巍然矗立,这便是中华石鼓园的核心地标——石鼓阁。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石鼓园不仅是一座集遗址保护、文化展览和园林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更是感受宝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理想之地。
石鼓阁:承载千年文化的地标
石鼓阁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计,寓意周秦文明的重要地位。其建筑风格仿照秦汉时期的高台门阙,白墙灰瓦红柱,古色古香,仿佛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登上石鼓阁,宝鸡市区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渭河如玉带般环绕,鸡峰山苍翠欲滴,构成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石鼓阁内分层陈列着10面石鼓的复制品和历代石鼓文化研究成果。这些石鼓出土于唐代,每面直径约1米,重约1吨,形状极似鼓,故得名“石鼓”。石鼓上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被誉为“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记载了秦公的渔猎、庆典和祭祀活动,其书法风格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每一笔都遒劲有力,神凝气足,章法匀称,是我国文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文明的璀璨明珠
与石鼓阁遥相呼应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博物院建筑采用高台门阙设计,气势恢宏、厚重威严,象征着宝鸡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尊崇地位。馆内收藏各类文物48.7万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镇馆之宝——何尊。
何尊高38.5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尚书》中的相关记载,更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诰之辞,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
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历史活起来
中华石鼓园不仅是文物展示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园区策划了“青铜乐坊欢乐行”、“小小讲解员”、“周礼的课堂”、“文物里的中国”等一系列特色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文化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周秦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此外,园区内的周秦文化墙以浮雕形式展现了30多个西周历史故事,五德园则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通过雕塑景观阐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起源与发展。这些文化景点与石鼓阁、青铜器博物院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展示体系。
中华石鼓园不仅是旅游景点,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坚持保护第一、尊重史实、强化教育、增强互动的原则,将其打造成周秦文化的新高地,进一步丰富石鼓阁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展览内容,提升展示水平。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石鼓文化和周秦文化,共同推动宝鸡市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