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力新书《中国摄影史1839-1949》: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
徐宏力新书《中国摄影史1839-1949》: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
6月14日,由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徐宏力编著的《中国摄影史1839-1949》在贵阳举行新书发布会。这部历时多年研究的学术著作,不仅是一部摄影史,更是一部用镜头记录中国近代历史的图册文献。
徐宏力先生是著名摄影家,曾获得“贵州摄影终身成就奖”,在摄影史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他此前曾出版《贵州摄影史1846-1949》,而这部新作则是在此基础上,参考了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世界摄影历史文献,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摄影史的研究。
全书30余万字,收集整理历史照片1898幅,以图为主,辅以文字,展现了中国摄影历史的全貌。书中从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详细记录了摄影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很有意义,因为1839年不仅是摄影术诞生的年份,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使得摄影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国家的近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书中记录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如清末宫廷肖像摄影、民国初期的辛亥革命摄影、民主革命时期的摄影等。这些照片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纠正了一些历史上的误解。例如,书中指出法国摄影家白斯德望才是真正意义上将摄影术引入中国的先驱,而非此前普遍认为的英国人。这种严谨的考证态度,进一步提升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
书中还介绍了多位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摄影师。例如,郎静山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被誉为将中国绘画原理融入摄影的第一人。他开创的“集锦摄影”技法,以相机捕捉山水意境,作品风格超然且个性鲜明。另一位重要人物吴印咸,则以纪实手法展现环境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形成了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此外,该书还特别关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摄影发展。例如,详细记录了庄学本在1934至1942年间深入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地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该书的学术价值与阅读意义
《中国摄影史1839-1949》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空白,也纠正了此前一些研究中的疏漏和遗憾。该书集中国摄影历史图片之大成,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一部优秀的当代中国摄影史。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摄影史,更是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窗口。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理解历史的变迁。对于摄影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该书则是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摄影的发展脉络。
正如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闵军在发布会上所说,该书是一部用镜头记录中国近代历史的图册文献,是一部优秀的当代中国摄影史。它不仅记录了摄影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