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过年走亲访友时,这些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过年走亲访友时,这些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3U0E0805566X2U.html

过年走亲访友时,一句无心的话却能伤透了亲情。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然而,在这欢聚的时刻,有些话却可能成为亲情的绊脚石。让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看看哪些话最好还是“烂在肚子里”。

炫耀的话不能说

说起炫耀,就不得不提我那位三姨,上了年纪后特别喜欢在亲戚面前显摆。记得今年正月初二,一大家子人在我爷爷家吃团圆饭。才刚坐下,三姨就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手腕上那只崭新的金镯子。

“这是我们家小军(三姨的儿子)给我买的,纯金的,足足50克呢!”三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说了,今年生意特别好,光年终分红就拿了小一百万。准备过完年带我去海南住一个月,都订好酒店了。”

饭桌上一时沉默,我偷偷瞄了眼大姨,她正低头扒饭,嘴角微微抽搐。大姨的儿子前段时间刚失业,正在四处找工作。

“三妹,你儿子确实有出息。”大姨挤出一丝笑容,“不过这金镯子戴着不太方便吧?我现在都戴玉的,轻便。”

“那不一样,”三姨连忙说,“小军说了,现在经济不好,黄金保值。他给我买的这个可是投资。去年给我买的那只才30克,今年就升级到50克了。明年说不定给我买个金项链呢!”

我注意到二姨家女儿悄悄放下了筷子,起身说要去洗手间。她刚研究生毕业,正在找工作,压力很大。上次听我妈说,她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有回音。

气氛越发凝重,爷爷咳嗽了一声,试图转移话题:“来来来,尝尝这个红烧肉,今年过年特意买的五花肉。”

但三姨显然没有适可而止的意思,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小军最近要买豪车的事。我看着亲戚们脸上勉强的笑容,突然觉得这顿团圆饭食之无味。

后来回家的路上,我妈叹着气说:“你三姨这个毛病,这些年是越来越严重了。大家都不容易,何必非要这样显摆?弄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我想起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二姨家女儿发的一条动态:“新的一年,希望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配图是她深夜还在改简历的样子。这让我更加确信,在亲戚间,有些话真的是适可而止比较好。

高收入,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应该不说,或者模糊地说,要不容易引起别人嫉妒

去年春节的一个插曲,让我对“说话要适可而止”有了更深的体会。那是大年初二,全家人在老宅聚会。堂哥从省城回来了,他在一家外企做技术主管。这次回来特地带了些进口零食和保健品,给长辈们当年货。

酒过三巡,叔叔开始打听堂哥的工作。“小勇啊,听说你们公司待遇不错?现在月薪多少啊?”堂哥本是个实在人,几杯酒下肚,话也变得直来直去:“前段时间刚升职,现在税后能拿到一万八左右吧。年终奖另算。”

这话一出,桌上的气氛明显变了。我注意到二叔家的堂弟偷偷放下了筷子,他前不久刚创业失败,如今还在还债。三婶的眼睛却亮了起来,拉着堂哥的手嘘寒问暖。

第二天一早,堂哥就接到了三婶的电话。说是表弟想转行做技术,问能不能内推。堂哥答应帮忙问问,谁知道没过两天,三婶又来电话,说最近手头紧,想借二十万周转。“你工资那么高,二十万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吧?就当帮帮亲戚。”三婶在电话里软磨硬泡。

堂哥为难地解释:“婶,我也有房贷要还,而且公司最近可能要裁员,我自己都在攒钱防身呢。”这个借钱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接连几天,堂哥又接到好几个亲戚的电话。有要借钱创业的,有要借钱买房的,甚至还有要借钱炒股的。最让堂哥寒心的是,他在所有借钱要求上都委婉地表示了拒绝后,居然听到有人在背后编排他:“不就是一个月赚两万吗,摆什么谱?连亲戚都不帮。”

堂哥郁闷地跟我说:“早知道就不说实话了。我这工资在大城市也就够温饱,他们以为我是大富翁似的。现在倒好,亲戚都快处不下去了。”

翻旧账的话也不要说,影响感情

那是去年除夕夜,我同事老吴特意请了几天假,带着妻子回老家团圆。他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老吴妈妈张罗了一大桌菜。

酒过三巡,老吴大哥突然说起父亲生病住院的事。“当时要不是我一个人扛着,爸哪能住得起那么好的医院?”老吴大哥放下酒杯,意有所指地看着其他人,“有些人,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来坐坐。”

老吴姐姐接过话茬:“就是,你们也不想想,我和大哥轮流照顾爸妈,每个月还要掏钱买营养品。老三你倒好,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露个面。”

“姐,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老吴的脸涨得通红,“我在外地工作,每个月也按时给爸妈打钱啊。去年三月份我爱人住院,跟大哥借钱,大哥二话不说就拒绝了,现在又来说这些?”

“借钱?我那时候也不容易啊!”老吴大哥拍案而起,“我儿子刚上大学,每个月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就要五六千。你倒是舒服,工作稳定,老婆还是公务员。”

眼看着场面要失控,老吴妈妈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过年的,说这些干什么。都是一家人,何必计较这些。”但话匣子已经打开,积压多年的情绪一股脑儿涌了出来。老吴姐姐开始数落老吴平时不孝顺,老吴则翻出姐姐早年嫁人时家里贴补的十几万嫁妆钱。

最后这顿除夕饭以老吴摔门而去作为结束。他媳妇追出去安慰他,却见这个平日里坚强的男人,在寒风中抹着眼泪。第二天,老吴给我发来消息:“早知道就不回去了。一家人坐在一起,非要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翻出来。现在好了,爸妈伤心,兄弟姐妹伤和气,这年都没法好好过了。”

看着老吴的消息,我不禁想起自家的情况。幸好我们家人虽然也会有分歧,但从不在过年这种场合翻旧账。有些话,真的是烂在肚子里比说出来要好。

批评晚辈的话不要说

每到过年,最尴尬的莫过于面对长辈们的盘问。那天朋友小晴一家人到大哥家拜年,小晴的外甥小昊正在读高三,寒假还在补课。小晴大哥看到小昊玩手机,立马板起脸:“这次月考考得怎么样?班上排第几?”

小昊放下手机,有气无力地回答:“还行吧,班上中等水平。”“中等?那怎么行!”小晴大哥突然提高了声音,“你爸妈在市重点中学当老师,你学习成绩居然才中等?现在高考多卷啊,考个二本有什么出息?你看你表姐,现在在外企工作,年薪五十万起步。”

小昊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攥紧了拳头:“您懂什么?现在的高考跟你们那时候能一样吗?我们班一半人都在上补习班,每天学到凌晨。我能保持中等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是你不够努力!”小晴大哥继续数落,“玩游戏的时间拿来学习,考个985、211不是问题。现在这个成绩,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你这不是给父母丢脸吗?”

“砰”的一声,小昊摔门而去。他妈妈赶紧追了出去,留下一屋子尴尬的气氛。过了一会儿,小晴在小区花园里找到了小昊,这个平时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正偷偷抹眼泪。“每个人都拿我跟别人比,”他哽咽着说,“我也想考上好大学,但是压力真的太大了。舅舅他们不明白,现在的教育跟他们那个年代完全不一样了。”

打着关心,实则插手别人的生活的话不要说

前几天,我的好朋友小梅来找我倾诉。她三年前离婚了,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平日里忙着工作带娃,倒也过得充实。去年除夕,小梅回娘家吃饭,她那爱操心的大姐突然说:“小梅啊,我认识个条件不错的男人,今年四十岁,离过一次婚,在银行当经理。要不要帮你介绍认识一下?”

小梅委婉地表示自己暂时没有再婚的打算,但大姐却不依不饶:“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多辛苦啊!再说了,孩子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你总不能让他一直没有父亲吧?”

“是啊,”二姐也帮腔,“趁着年轻再找一个,等年纪大了就更难了。我们都是为你好。”小梅强忍着泪水,低声说道:“我现在过得挺好的,儿子也很懂事。真的不用麻烦你们了。”

可姐妹们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相亲对象的好处,说得小梅最后只能找借口提前离席。她在电话里跟我哭诉:“为什么他们觉得不结婚就是人生的失败?我宁愿孤单,也不要将就啊。”

听了这些故事,我越发觉得,有些关心真的需要适可而止。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的关心如果超过了别人的承受范围,那就不是关心,而是压力了。

过年走亲访友,原本是为了联络感情,但如果说错了话,反而会伤了这份情谊。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把某些话烂在肚子里。毕竟,理解和尊重,才是维系亲情的最好方式。

记得奶奶生前常说:“话要讲,理要顺,但要记住,话不能说尽,理不能争完。”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处世的智慧。过年走亲访友,与其事事插手,不如学会说一句:“你觉得好就好。”与其炫耀比较,不如学会说一句:“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