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华大学揭秘:碳纳米管如何改变未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华大学揭秘:碳纳米管如何改变未来?

引用
腾讯
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9A00VES00
2.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3579.htm
3.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20002.htm
4.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6273.htm
5.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6571.htm
6.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6733.htm

近期,清华大学在碳纳米管研究领域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和《科学-进展》等国际顶级期刊上。这些研究不仅展示了碳纳米管在传感器、电子器件和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1

超长碳纳米管传感器: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如范课题组在超长碳纳米管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底拦截导向策略,成功解决了超长碳纳米管批量制备的难题。通过这一策略,超长碳纳米管的阵列密度和产率提升了2-3个数量级。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浮游双金属催化剂的原位气相合成方法,实现了30厘米级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大面积均匀制备。这一突破为超长碳纳米管在高端传感器件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器件开发方面,研究团队基于悬空超长碳纳米管网络,成功制备出超灵敏气流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碳纳米管轻质、超柔的特性,实现了高灵敏度、超快响应和低检出限等优异性能。此外,团队还开发了基于悬空碳纳米管交叉网络的气流传感器,显著拓宽了气速检测范围,提升了器件实用性。

在光电探测器领域,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悬空结构避免基底声子散射的不利影响,并优化超长碳纳米管的面密度,实现了光电探测性能的全面提升。实验结果显示,悬空超长碳纳米管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导响应是传统器件的近8倍,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的响应速率。

02

单色碳纳米管线团:为碳基电子器件开辟新路径

在碳基电子器件领域,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研究组在《科学-进展》发表重要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单色碳纳米管线团制备方法。研究团队通过向超长碳纳米管所处的稳定层流生长体系中引入低频声波,使得漂浮的超长碳纳米管在涡流的作用下缠绕成平方毫米级面积大小的线团。

这种单色碳纳米管线团具有全同手性结构,在超连续激光激发下呈现单一颜色。基于此,研究团队筛选出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线团制作晶体管器件,实现了高开关比与高输出电流的兼备,输出电流达到4.4毫安,创下目前基于单根碳纳米管制作的晶体管器件最高输出电流记录。

03

碳纳米管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革新

在能源领域,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在碳纳米管应用于硅基负极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网兜策略”,通过碳包覆层和长程柔性碳纳米管网络的结合,有效解决了硅基负极在循环过程中导电性差、体积膨胀大等问题。

研究团队还发现了碳纳米管在高体积膨胀电极中的针刺效应,并深入解析了受力、电子离子传导、SEI与界面稳定性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基于这些发现,团队开发了具有粘结性的功能化碳管,有望实现导电粘结一体化的多级功能结构。

目前,相关技术已实现千吨级宏量制备过程,并在鄂尔多斯建设了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不仅保证了材料性能,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04

展望:碳纳米管技术的未来

清华大学在碳纳米管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也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传感器到电子器件,再到能源领域,碳纳米管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创新,碳纳米管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高效、环保的技术解决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