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扩招的利弊分析与管理建议
高等教育扩招的利弊分析与管理建议
自199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基本建成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将从利弊分析和管理建议两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扩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所有这些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力量,扩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校扩招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的同时,也同时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大学和谐的发展。
大学扩招的利弊
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有利因素
提高国民素质: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缩小了与国外的受教育水平差距。
提升高中升学率: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了“大学梦”。
缓解就业压力:推迟初次就业时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拉动内需:发展教育产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影响
降低入学标准:以降低分数和入学要求为代价,导致一般高校学生的平均素质下降。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难度加大: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激增,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资源紧张:教学资源、后勤服务面临巨大压力,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就业质量下降,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逐渐降低。
对高教管理的建议
显然,大学扩招对大学教育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何减少弊的影响而增加利的因素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实行适度规模扩展;另一方面,要求各大学不断改善条件,扩充师资,完善管理,实现资源优化升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不遗余力地保证教学质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 高等教育的规模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平衡地、适度地发展,不能搞“大跃进”。在增长的方式上,高等教育应该走外延式发展道路,着重增办国家财政负担较轻的民办高校和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同时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疏通社会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各种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办高等教育。
- 根据不同的高等教育形式,建立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建立社会、政府、学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机构,加大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力度。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质量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