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薰教授:肝癌患者如何通过阶梯式心理护理应对情绪困扰
黄贵薰教授:肝癌患者如何通过阶梯式心理护理应对情绪困扰
在得知自己患有肝癌后,患者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应,包括震惊、害怕、担心等。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降低其生活质量。台湾大学医院护理系助理教授黄贵薰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针对肝癌患者的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挑战。
肝癌患者的心理变化
当得知自己患有肝癌时,患者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心理阶段:
震惊与否认:最初,患者可能会感到难以置信,甚至否认诊断结果。这种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帮助患者暂时避免面对现实。
愤怒与沮丧: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感到愤怒,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慨。随后,沮丧情绪会逐渐取代愤怒,患者可能会感到绝望和无助。
焦虑与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手术和治疗的担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会让患者感到极度焦虑。
接受与适应:最终,大多数患者会逐渐接受现实,开始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
黄贵薰教授提出的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根据患者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复杂性,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干预。这种模式以强度递增的顺序进行,早期提供基础心理支持,如果需要则逐步升级到更专业的心理干预。
评估观察阶段: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指导性自助阶段:由接受过心理学培训的护师采用问题解决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分类其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被分为三类:
- 不重要的问题(如容貌焦虑、工作焦虑等)
- 重要但能够控制的问题(如疼痛管理、社交功能等)
- 重要但无法控制的问题(如疾病性质、分期等)
护师会指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控制的问题上,减少对无法控制问题的过度关注。
专业护理阶段:如果患者的情绪反应较为严重,将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
药物干预阶段:对于情绪反应特别严重的患者,精神科医生会介入,开具适当的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研究效果
黄贵薰教授的研究团队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0例接受阶梯式心理护理,另外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
- 接受阶梯式心理护理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 在生活质量方面,阶梯式心理护理组在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这些数据表明,阶梯式心理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肝癌患者术后的情绪问题,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实践建议
对于肝癌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以下几点建议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挑战: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发现情绪问题,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必要时,可以加入病友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
设定短期目标:如黄贵薰教授所建议的,设定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如手术成功、完成某个阶段的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都有助于改善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帮助自己缓解压力和焦虑。
面对肝癌这样的重大疾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应对巨大的心理压力。黄贵薰教授的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支持框架。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疾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