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子》直击形式主义,笑点满满!
《花架子》直击形式主义,笑点满满!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个小品火了。它没有华丽的舞台效果,也没有明星大咖的加盟,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这个小品就是《花架子》,它以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语言,直击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发了广泛共鸣。
小品剧情:从“擦玻璃”到“面子工程”
小品讲述了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新上任的雷镇长(尚大庆饰)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原本只是要求商户“玻璃脏了要擦擦”,但到了执行层面,却层层加码,变成了“每周必须擦一次玻璃”,甚至有商户反映“每天都要擦一次玻璃”。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不仅让商户苦不堪言,也让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化。
更令人捧腹的是,为了迎接卫生检查,一些“奇葩”要求接踵而至:饭店不能用明火,只能给顾客提供方便面;灯箱要打上英文字母,显得“国际范儿”;顾客必须在临街位置就餐,营造“游客众多”的假象;甚至在刚下完雨的情况下,洒水车还在不停地洒水……
这些看似荒诞的要求,却真实地反映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哪里是小品,分明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缩影!”
创作背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花架子》的创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2023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加码、检查考评过多过频、搞“面子工程”等问题。2024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又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的典型问题。
这些真实案例为小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如一位专家所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品中的那些现象,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众反响:真敢说,笑点满满
《花架子》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在社交媒体上,#花架子真敢说#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许多网友表示:“这个小品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太真实了,简直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写照。”
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在观看后感慨道:“现在百姓生活太难了,基层真不容易,感谢央视春晚为基层发声。”另一位网友则表示:“这个小品让我笑中带泪,既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也看到了整治形式主义的希望。”
专家解读:直面现实,发人深省
专家们普遍认为,《花架子》是一个难得的好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一位文化评论员指出:“小品叙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精当诙谐,诸多双关语妙趣横生。轻松嬉笑后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诱人细品。”
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品直面现实问题,敢于揭露社会痛点。正如一位政治学者所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针对的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在落实任务时搞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导致基层人员不堪重负的问题。这个小品正是对这一问题的艺术再现。”
结语:整治形式主义,我们在行动
《花架子》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反映了国家整治形式主义的决心和行动。2024年,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就是治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
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形式主义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共同为基层减负,让我们的干部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正如小品中所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有真正为老百姓着想,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