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共识:肝癌早筛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共识:肝癌早筛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8A02RPZ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762527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90160
4.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1234
5.
https://www.dunwill.com/company-news/426.html
6.
https://shmc.fudan.edu.cn/news/2024/0228/c1896a139331/page.htm
7.
https://www.ioncol.com/article/NewsInfo.aspx?id=10190
8.
http://www.caca.org.cn/system/2024/06/27/030094124.shtml
9.
https://xhyxzz.pumch.cn/article/doi/10.12290/xhyxzz.2024-0304

2022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达36.77万,死亡病例31.65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4位和第2位。更令人担忧的是,约70%-80%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们一致认为:肝癌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早筛早诊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手段。

01

谁是高危人群?如何筛查?

《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2,北京)》明确指出,以下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 长期酗酒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食用过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人群
  •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传统的筛查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筛查标志物逐渐进入临床视野。

例如,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以及基于7个microRNA组合的检测试剂盒miRNA7™等,都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miRNA7™的灵敏度高达86.1%,特异度为76.8%,对AFP阴性肝癌的检测效果尤为显著。

02

早筛的价值:从数据看疗效

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而晚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4.4%。这一巨大的生存率差异,充分说明了早筛早诊的重要性。

以日本为例,该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肝癌筛查计划,成功将早期肝癌诊断率提升至60%-6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0%-30%。在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更是高达69.0%-86.2%。

03

面临的挑战:从认知到技术

尽管肝癌早筛的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公众对肝癌早筛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许多高危人群缺乏定期筛查的意识。其次,传统筛查方法的敏感性不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此外,新型筛查技术的普及率不高,限制了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为应对这些挑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启动了“绿丝带肝癌早筛早诊计划”,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新技术验证和规范化诊疗,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筛查体系。

04

未来展望:从筛查到治疗

肝癌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程管理。在筛查环节,应充分利用新型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在治疗环节,应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

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筛查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肝癌的早筛早诊,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