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大学:百年学府的变迁与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大学:百年学府的变迁与传承

引用
10
来源
1.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dex/xxgl/lsyg.htm
2.
https://www.swu.edu.cn/xxgk/lsyg.htm
3.
https://www.swu.edu.cn/xxgk/xxjj.htm
4.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047/1084.htm
5.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369/5812.htm
6.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369/4919.htm
7.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044/1094.htm
8.
http://his.swu.edu.cn/xygk/xyjj.ht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5%8D%97%E5%A4%A7%E5%AD%A6
10.
https://m.scweixiao.cn/wenti/59351.html

1906年,川东师范学堂在重庆创立,这标志着西南大学的前身正式诞生。彼时,中国正处于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新式教育的兴起为国家的未来带来了希望。这所学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936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这一时期,学校开始逐步扩大规模,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更大的变革还在后头。

1950年,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到来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多个系科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成立了西南师范学院。与此同时,学校的农艺、园艺等系科与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了西南农学院。这次合并,不仅扩大了学校的规模,更为学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这一时期,两所学校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然而,更大的变革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了新的西南大学。这次合并,不仅是学校规模的扩大,更是学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新成立的西南大学,继承了两所学校的优良传统,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01

校训精神的传承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这八字校训,自1928年由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甘绩镛题写以来,便深深植根于学校的灵魂之中。

“含弘光大”出自《周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其中,“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这四个字,体现了学校包容并蓄、博大精深的学术氛围。

“继往开来”则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它鼓励师生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勇于开拓创新,为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这八字校训,不仅是学校的座右铭,更是西南大学人精神追求的写照。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既要扎根传统,又要面向未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新时代的西南大学

进入21世纪,西南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现已成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北碚、荣昌两个校区,占地8300余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教育学、生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8个学科进入前1%。

学校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自然科学方面,建有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等国家级平台,建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重庆市等省部级平台101个(含共建)。建有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目前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四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项;拥有有效专利1950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107个。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牵头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有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育部、国家民委、重庆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9个,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0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西塔学院)、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6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8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2个境外办学项目。建有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合作发展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03

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南大学在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市的8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国内83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9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000余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建立53个科技小院。推动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共建宜宾研究院、涪陵研究院。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与重庆市潼南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持续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04

展望未来

今天的西南大学,正以坚定的步伐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将继续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综合改革,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