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点映口碑出炉,深海作战燃爆全场
《蛟龙行动》点映口碑出炉,深海作战燃爆全场
《蛟龙行动》作为国内首部以核潜艇为主题的现代军事动作大片,在全国范围内开始IMAX超前点映,点映票房已经突破1707.2万,预售票房突破3809.9万,总票房达到5517.1万。首轮口碑显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参半,但普遍认为其战斗场面和战术动作比《红海行动》更燃、更炸裂、更爆。尤其是深海作战部分,让不少军迷大呼过瘾。
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填补海战题材空白
自《战狼2》起,中国已经推出了多部现代军事电影,但鲜有海战题材,尤其是潜艇战。《蛟龙行动》成为了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不仅涵盖潜艇作战的各个阶段,还描绘了潜艇在复杂海底地形下的战斗。
影片中,1:1打造的龙鲸号让潜艇的奇观立体呈现。开场的长镜头通过士兵的视角走入潜艇内部,展示了现代化的潜艇装备,令人眼花缭乱。演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拍摄,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动作场面。
双线叙事:深海与地面的双重震撼
《蛟龙行动》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一条主线讲述蛟龙小队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另一条主线讲述“龙鲸号”上的潜艇小队则在深海中与敌人展开生死对决。鱼雷战、实战肉搏、深海恐惧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在深海作战部分,影片展现了潜艇在海底复杂地形中的作战场景,包括海底断崖、山崩、火山等地形障碍。双方通过声纳探听对方的位置,每一次声纳图的波动都可能是一个鱼雷的发出,电光火石几秒之内便决定生死。再加上深海环境的幽闭设定,电影的每一刻都让人屏息凝神。
机械狗:战场上的终极boss
影片中,机械狗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它成为了全片的终极boss,凭借强大的战场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震撼体验。这个终极的大boss,头上顶着机关枪,侧身挂着榴弹发射器,身形矫健,在潜艇内部闪转腾挪无处不在。只要被它扫描到,无论是隐蔽的角落还是复杂的掩体,都将无所遁形。
春节档的市场表现: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考验
尽管《蛟龙行动》在动作场面和军事元素上表现出色,但其在春节档的市场表现却不如预期。点映首场结束后,蒋璐霞只有5分钟镜头的词条就迅速登上了热搜。拍摄149天,戏份却要以秒计时,更不要说蒋璐霞为了拍这部电影在台前幕后所进行的训练,太可惜了。
大年初一,《蛟龙行动》的排片率是7.5%,黄金场占比5%,是春节档新电影中的倒数第一。截止到发稿前,《蛟龙行动》票房仅有3294万,预测在3.57亿左右,估计还不到《唐探1900》的十分之一。惨的确是惨,但平心而论,电影并不算太差。
专业评价: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
尽管票房表现不佳,但《蛟龙行动》获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导演尹力认为,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导演管虎则直呼“大手笔”,表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强,惊心动魄。”
在电影中饰演“龙鲸号”潜艇艇长的张涵予表示:“把电影给潜艇官兵检验,就像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这不仅是对影片真实性的考验,更是向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致敬的一种方式。”
情感深度:从《红海行动》到《蛟龙行动》
《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动作片,也注重情感诉求,通过情感线索与《红海行动》联结。如徐宏因队友的死亡而自责,展现出角色的成长与心理斗争。新角色的惊喜: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是全片的一大惊喜,既展现了少年天真的一面,又承担着侦察敌方的重任,为影片增添了新的层次。
结语: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新高度
尽管《蛟龙行动》在票房上遭遇挫折,但其在动作场面、情感深度以及技术细节上的表现都值得肯定。这部电影不仅填补了中国潜艇战题材的空白,也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正如总制片人于冬所说:“我们需要一个团结的春节档,我们需要一个春节档的翻身仗,希望每一部电影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