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风吹过都会痛的痛风,一次带你看清痛风症状、前兆及饮食建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风吹过都会痛的痛风,一次带你看清痛风症状、前兆及饮食建议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sales.chubblife.com.tw/pz/blog/lifestyle/health/to-know-gout

「连风吹过都会痛」这是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典型症状。痛风在古代是一种"富贵病",在饮食丰盛的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也可能会患上痛风。痛风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还是体内长期尿酸偏高的警讯,如果长期不加以改善,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肾脏损伤、关节变形,因此不能轻视。

什么是痛风?

尿酸盐结晶是尿酸长期沉积形成的,代表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可能有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生成量过大,二是尿酸排除速度太慢,无法顺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于是滞留在体内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尿道结石、肾病等疾病,也是引发痛风的主要原因。如果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就会引发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及红肿,这就是俗称的"痛风"。

然而,高尿酸血症虽然会提高患痛风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急性痛风发作(又称痛风性关节炎)。不过,它仍然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定义上,成年人血清尿酸值大于7.0 mg/dL,即为尿酸偏高的高尿酸血症。

痛风有什么症状或前兆?

痛风发作时,连风吹过都会引发疼痛,患者常常在原地动弹不得。常见症状是"红肿热痛",只要发作过的人,很难忘记这种痛楚。疼痛位置最常发生在脚的大拇指第一关节处,但其他关节如脚踝、膝盖、手腕、手肘以及脚背等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是尿酸沉积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盐结晶,进而引起发炎、疼痛的现象。

发作前,有些人会有关节处瘙痒、灼热的前兆。痛风发作常是"来去一瞬"的感觉,从灼热感发展到剧痛往往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痛风发作时除了典型的关节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关节周围肿胀、发红发热,以及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发烧、畏寒等全身症状,即使痛风发作后,这些症状仍可能持续数天,影响日常生活。

如何分辨痛风?

难道关节处出现红肿热痛症状,且疼痛感比一般发炎更强烈,就可以断定是痛风吗?或者通过抽血检查就能确诊吗?从医学治疗的角度来看,即使血中尿酸浓度高于7.0 mg/dL,也未必每个人都会发作急性痛风,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大量饮食、饮酒之后出现的剧痛,虽然民众可以根据疼痛程度猜测可能是痛风发作,但也不一定是痛风引起的,仍然需要就医诊断。只有通过抽取患者关节液进行检查,在关节液中发现尿酸结晶,才能算是百分之百确诊。

此外,根据临床症状,痛风可以分为4个阶段: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阶段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偏高,但尚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因此无需使用药物治疗。此时关节处可能还没有沉积尿酸盐结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如果饮食习惯不改变或不采取减重等措施,一旦尿酸盐结晶开始沉积在关节处,就会导致痛风发作。

  2. 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期:此阶段典型特征是突然且剧烈的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常见于大拇指关节,但其他关节如脚踝、膝盖或手指也可能受到影响。关节处会出现红肿热痛,感觉极度不适,甚至无法行动,直到症状缓解。

  3. 痛风缓解期:是指两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间,此阶段痛风症状消失,期间可能长达数十年。然而,此时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并未完全消失,如果不及早治疗或控制尿酸含量,可能会再次导致痛风发作,且发作次数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4.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期:如果痛风未经治疗或控制不佳,就会演变成慢性痛风。在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后,关节处或软组织内可能形成痛风石(即大量尿酸盐结晶长期堆积),导致关节变形、功能受损,甚至引起慢性关节炎等症状。

为了确定是否患痛风及其严重程度,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 关节液检查:在急性发作时,可通过抽取关节液,并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针状的尿酸盐结晶的存在。
  • 血尿酸浓度测定:测量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是评估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方法,但血尿酸浓度不一定能直接确诊为痛风,因为急性痛风发作时,血液中尿酸浓度可能并不高,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或CT检查等,可以帮助确认关节损伤的范围及是否有痛风石的存在,特别是在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期,影像检查能协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哪些人是高危险群?

前面提到痛风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尿酸浓度偏高,使得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组织中沉积,进而引起发炎和剧烈的疼痛感。导致尿酸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尿酸生成过多:如果饮食中含有大量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内脏、菇类和豆类等,会促使尿酸合成过多。此外,先天遗传、血液疾病、过度运动等,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尿酸。当生成的尿酸超过身体能够处理的量时,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2. 尿酸排泄减少:肾脏是主要负责尿酸排泄的器官,当肾功能下降时,尿酸的排泄能力减弱,导致尿酸滞留在体内;另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等,也会促使代谢加速,导致尿酸浓度升高。此外,肥胖、饮酒过量与先天体质等因素,也会导致无法有效排出尿酸,符合这些条件的群体需要特别留意。

根据尿酸升高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调查,可以发现痛风发作的频率因人而异,有人一生中可能只发作过一两次,有人却经常发作。临床研究指出,受遗传基因影响的比例最高,约为10%~25%,必须严格控制尿酸值。另外,有些人是长期高尿酸血症,由于没有明显症状、痛风机率也不高的情况下,反而容易忽略高尿酸对身体的慢性影响。

改善痛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留意高嘌呤食物:可选择低嘌呤食物并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红肉、内脏、菇类和豆类,可减少体内尿酸生成,从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 避免过量饮酒:饮酒过量会影响尿酸的排出,更是诱发痛风发作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酒,特别是在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情况下。
  • 定期就医追踪与药物治疗:通过定期就医,监测血尿酸浓度,及早发现尿酸偏高的问题。必要时,医生会开具降尿酸处方药物,帮助控制尿酸浓度,从而减少痛风发作的几率。
  • 长期控管"三高":高尿酸血症常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即"三高")同时出现,这些代谢性疾病常与痛风相伴发生。因此,长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不仅有助于预防"三高",还能降低痛风的发生率。

痛风饮食这样吃

早年的痛风饮食建议是少吃豆类、少吃菇类,近年来的观点则更强调均衡饮食,六大类食物都要均衡摄取,更强调少盐、少脂肪、少嘌呤食物(海鲜、红肉、内脏、菇类、豆类)、少吃甜食、戒酒,同时要控制食量、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肝脏快速生成大量尿酸,诱发痛风的发作。

充足的水分可以避免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有助于尿酸的排除。根据个人体重的不同,成人每日建议饮水量至少在2000毫升以上。痛风患者如果想要减肥,应咨询营养师,避免不当节食,减少糖类摄入,会促使身体组织加速分解,反而产生更多尿酸。

痛风应对策略:饮食、生活管理及药物治疗

如何有效应对痛风?可以从饮食、生活管理和药物治疗等三个层面进行,不仅能帮助预防痛风的发作,还能在发作时提供及时的缓解。

饮食管理

  •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内脏、豆类和菇类
  • 摄取低嘌呤食物:如蛋奶类、菠菜、萝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 充足饮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有助于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

生活方式调整

  • 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增加痛风风险
  • 适度运动:可帮助控制体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尿酸合成过快
  • 戒酒或适度饮酒:可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风险

药物治疗

如果必要,医生会根据病情程度进行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如下:

  • 抑制尿酸合成:如Allopurinol或Febuxostat
  • 增加尿酸排除:如Benzbromarone及Probenecid
  • 尿酸分解:如Pegloticase

此外,定期检测尿酸浓度与后续追踪也十分重要,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正确用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降低痛风对生活的影响。

重视痛风潜在问题

不要以为痛风缓解以后就没事了,甚至不予理会,应该尽快就医确诊,以免与其他类似的关节炎混淆,错失治疗先机。痛风发作的背后,可能潜藏着长期尿酸过高或基因遗传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痛风石等骨关节病变。如果能尽早控制,就能避免不可逆的疾病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台湾网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