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数字化心理教育的创新实践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数字化心理教育的创新实践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作为一所城郊乡村学校,针对农村户籍、留守学生比例高的特点,创新性地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了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创新实践:数字化技术赋能心理教育
云门中学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数字化工具,开创了“虚拟数字空间”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学校开发了校园APP,定期推送定制化心理知识短文、趣味短视频,并结合AI智能问答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采取“双线走”策略:一方面,以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汇集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优质教学视频等资源;另一方面,开发实施“1+3”心育课程体系,即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核心,辅以心理主题班会、心理专题讲座和学科教学渗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技术优势:提升教育效果与安全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还显著提升了教育效果。例如,在“三礼四节”活动中,学校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让学生与杰出校友“面对面”交流,通过VR技术模拟成人世界的挑战与责任场景,助力学生实现心理成长的跨越。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安全防线。通过整合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功能的数字化系统,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方案。系统能够精准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并自动建立干预和关爱帮扶体系。一旦系统发出危机预警,学校会立即启动“心理危机绿色通道”,实现心理普查常态化、心理档案全员化、心理防护网格化、危机通道畅通化。
实践效果: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云门中学的数字化心理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高一年级每班每两周一节心理课,高二、高三年级每月一节线上主题微课,心理主题班会形成了四个“自主”特色——自主选材、自主主持、自主讨论、自主成长。
通过数字化情绪监测设备,教师能够精准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为咨询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在电话沟通时,智能语音记录与分析功能帮助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在家访环节,教师可通过便携移动终端随时调阅学生在校所有心理数据,与家长共享信息,实现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守护。
经验启示:数字化心理教育的未来展望
云门中学的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心理服务。这一创新模式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