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认基金能否趁势“出圈”?
互认基金能否趁势“出圈”?
随着多只QDII基金相继发布高溢价提示公告并宣布暂停申购,投资者的目光迅速转向了互认基金。这种跨境投资工具因其门槛低、额度足、份额丰富等优势在市场上走俏。那么,互认基金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什么是互认基金?
互认基金,顾名思义,是指允许境外注册并受当地监管机构监管的基金产品向本地居民公开销售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来说,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达成协议,允许对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基金产品在本地市场公开销售。这种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跨境资本流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以中国内地与香港为例,201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施行。该规定明确了香港互认基金的定义,即依照香港法律在香港设立、运作和公开销售,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内地公开销售的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或其他形式的集体投资计划。
互认基金的市场表现
自2025年1月1日起,《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的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50%调整为80%,不少互认基金纷纷打开限购,但部分产品由于申购火爆又很快达到上限。
近日,博时精选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等互认基金,都在重新开放份额之后的短短几天达到上限,很快又关门谢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37只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公开销售(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包括暂停申购的产品),其中有22只权益基金和15只债券基金。截至1月10日,投资范围为全球的债券互认基金,除了上述已限购的产品之外,只有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仍开放申购,该基金总规模达到180亿元,和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是为数不多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互认基金。
互认基金的投资优势
互认基金相较于QDII基金有3大优势:
不受QDII额度限制,仅受两地销售比例限制,总额度上限3000亿元,并且份额丰富,很多互认基金设有对冲份额,可以对冲汇率风险。
香港互认基金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境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QDII基金外汇额度不足时,互认基金提供了另一种参与境外证券投资的选择。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当地的资管机构拥有丰富的全球资产配置及创新金融品种投资的经验。
互认基金的投资风险
互认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
市场风险:互认基金的投资收益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基金净值可能会遭受损失,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汇率风险:对于以外币计价的互认基金而言,汇率波动可能带来额外的投资风险。当本币贬值时,投资者需要承担汇兑损失;反之,当本币升值时,投资者则可以获得汇兑收益。
信用风险:互认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可能包含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当这些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或信用评级下降时,基金可能会遭受损失。
流动性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互认基金可能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当投资者需要赎回基金份额时,可能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现金或面临较高的赎回费用。
如何选择互认基金?
在选择互认基金时,投资者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了解产品信息:在购买互认基金之前,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的官方网站、销售机构的宣传资料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互认基金。不同的销售渠道可能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和费用标准,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开立账户并申购:投资者需要在选定的销售渠道开立基金账户,并按照要求填写申购表格、提供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完成申购手续后,投资者即可等待基金份额的确认和分配。
互认基金的未来展望
互认基金作为一种跨境投资工具,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互认基金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在选择互认基金时,仍需谨慎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关注市场动态和税收问题等,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