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推荐:中医健康自测法
《生命时报》推荐:中医健康自测法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一(约18亿)的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这一比例在过去12年间增加了5个百分点。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预计到2030年将有35%的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身的健康状况。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通过观察一些外在表现,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时报》特邀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彪,为我们解读中医眼中的健康标准。
中医眼中的健康标准
王世彪主任医师指出,中医判断健康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睡眠质量:能否在30分钟内入睡,且睡眠深沉不易惊醒,这反映了心神的安定程度。
晨起状态:早晨起床后是否精神饱满,有无疲劳感,这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
面色光泽:面色红润有光泽,说明气血充足,脏腑功能良好。
食欲情况:饮食规律,胃口良好,反映脾胃功能正常。
二便情况:大便通畅,小便清长,说明肾气充足,水液代谢正常。
声音洪亮:说话声音有力,表明肺气充足。
手足温度:手心脚心温暖适中,反映气血运行顺畅。
头发光泽:头发乌黑有光泽,说明肾精充足。
指甲状态:指甲光滑坚韧,反映肝血充足。
情绪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映心神安宁。
如何进行健康自测
除了上述标准,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检测:
疲劳度自测:如果经常感到疲劳,可能是身体亚健康的表现。
更年期自测:男性和女性都可能经历更年期,通过自测可以及早发现。
便秘自测: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
胃肠病自测:近期是否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鼠标手"自测: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要注意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等现象。
实用养生建议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健康隐患,不妨尝试以下中医养生方法:
跪坐养生法:每天练习2-4分钟,可以补气血、调脾胃。具体方法是:在地上垫个软垫,双膝并拢跪坐,臀部轻轻坐于脚掌或脚踝上,保持上身端正挺拔。
调理气虚:如果自测发现有气虚症状(如容易疲乏、说话声音无力等),可以尝试以下动作:
- 抛空:端坐在椅子上,左右手轮流模拟向上抛物的动作,每次3-5次,每天5组。
- 荡腿:选择一个较高的椅子,两脚悬空前后摆动10-15次,每天3-5次。
- 揉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按摩时每侧30秒,重复3-5次。
中医强调"动则不衰,用则不退",通过日常的自我观察和适当的养生调理,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健康自测,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