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生吃三文鱼须当心
注意!生吃三文鱼须当心
近年来,生吃三文鱼在国内逐渐流行。然而,随着"医生提醒尽量不要生吃海鲜和肉"的话题登上热搜,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种饮食方式的安全性。本文将从营养价值、食品安全和健康食用方式等多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三文鱼的食用之道。
三文鱼的营养价值
三文鱼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和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EPA),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同时DHA和EPA还对儿童脑神经细胞发育和视觉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常吃适量的三文鱼对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儿童智力和视力的发育都颇有裨益。
尽管三文鱼营养丰富,但其食用方式却存在争议。在日本,虽然许多人偏爱刺身或寿司的形式,但从传统日本膳食习惯来看,三文鱼并不算高级日料店的首选。一方面,许多日料店秉持"日本周边海域的新鲜海货才是高级品"的理念,更偏爱味道温和的白身鱼;另一方面,质量上乘的挪威三文鱼经过长途运输后再解冻的口感,可能无法达到高级日料店的品质要求。不过,在一般餐厅中,三文鱼还是颇受欢迎的,而且多数人认为冷冻处理足以杀死寄生虫,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生食风险
尽管日本民众对生食三文鱼并未心存芥蒂,不过日本异尖线虫病(三文鱼容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的发生率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着实不低。美国和欧盟的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对鱼肉上市售卖之前的冷冻除虫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在零下35℃冷冻15小时,或在零下20℃冷冻7天后食用,欧盟则要求在零下20℃超过24小时。这些政府机构并不赞成民众直接生食新鲜鱼肉,一般建议加热到63℃以上,以免感染寄生虫。
冷冻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寄生虫的威胁,然而冷冻却十分影响鱼肉的口感,因此"冷鲜"这种保存方式也受到食品企业的欢迎。冷鲜的温度较冷冻要高,保存期也更短,因此很难避免运输、售卖过程中保存条件不当而发生微生物的污染。一旦保存不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的三文鱼简直算得上是微生物滋生的温柔乡啊!遗憾的是,芥末、醋、蒜泥、生姜等常见的酱料无法完全杀灭生鱼片中的致病微生物。即便用高浓度白酒当蘸料,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接触时间(10分钟左右)才能做到完全杀菌,这在日常进食中并不太可能。看来,也唯有充分加热这个途径能确保杀菌效果了。
营养损失
支持生吃三文鱼的人群可能更信奉"生食能更好地保留食物营养价值"的观点,然而对于三文鱼来说并非如此。
首先,生吃时海鲜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对于食物中其他营养素的正常吸收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损失维生素B1对于普遍面临B族维生素缺乏的现代人来说并不是好消息。要想避免这一影响,只需将鱼肉加热到60℃以上就能使硫胺素酶失活,从而保护维生素B1。其次,适度加热不仅不会使三文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受到破坏,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从食品安全、营养素保留两方面而言,生食都不是三文鱼最佳的食用方式。不过美味总是对人们有着超强的诱惑力,想尝鲜总要冒点风险,若真的十分向往新鲜三文鱼的口感,那也要确保鱼肉的来源正规、运输和储存条件良好,确认安全方可适量生吃。
健康低温新吃法
为了尽量保留鱼肉的营养价值,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健康、低温的烹调方式来加工三文鱼。譬如只使用少量油脂煎成的轻煎三文鱼,或者采用涮煮的方式短时间加热三文鱼片。当然,如果您能确保三文鱼的安全,和蔬菜、水果、酸奶一起做成清新风味的三文鱼沙拉也很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