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协和医院推荐:中医预防感冒六大妙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协和医院推荐:中医预防感冒六大妙招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8657002_121197119
2.
https://www.ctdsb.net/c1659_202501/2352992.html
3.
https://www.whuh.com/info/18704/57564.htm
4.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54932.html
5.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61504.html
6.
https://www.wuhan.gov.cn/hdjl/rdhy/202407/t20240730_2435309.shtml
7.
http://www.anshunjkq.gov.cn/zwgk/zdlyxxgk/jbylws/202403/t20240306_83892378.html
8.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95148
9.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88041.html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亿人感染季节性流感,其中约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面对流感威胁,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星星在近期的健康讲座中,分享了几种实用的中医预防方法。

01

收好“四字真言”,提升免疫力

刘星星医师建议,要预防流感,首先要从生活起居上做好调整,让自己“正气满满”。他提出了冬季养生的“四字真言”:

  1.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多寒、多湿、多风,大家要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添衣加被,保护好自己的上呼吸道,以避寒湿入侵,远离感冒。

  2. 食饮有节,不过不失:冬季寒邪来袭,饮食上要注意适时、适量、适温,少食生冷刺激之物。应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3. 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季夜长昼短,大家作息要有规律,早睡晚起、多运动,增强体质、扶阳气,可抵抗风寒湿邪,减少感染的发生。

  4.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平稳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消除对流感的恐惧心理。《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02

代茶饮用起来,轻松预防流感

除了生活调养,刘星星医师还推荐了几种代茶饮,帮助大家提高免疫力:

  1. 二白汤: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加水煮沸热饮。葱白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白萝卜能下气平喘、润肺止咳,适合感冒初期或与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饮用。

  2. 生姜薄荷饮:薄荷3克、生姜3克、大枣3个,切丝后加水200-3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煮水,趁热喝。薄荷可疏散表邪,生姜有温肺化饮之功,这款代茶饮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

  3. 桑叶菊花水: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可频繁饮服。可疏风清热、利咽解毒、宣肺止咳,适合外感风热引起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的人群。

  4. 成人中药代饮:白茅根5克、藿香3克、菊花3克、北沙参5克,每天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可清热化湿,养阴生津,适合暑湿感冒的人群。

  5. 儿童中药代饮:芦根10克、连翘3克,每天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3-12岁儿童。

  6. 薄荷粥:薄荷3克、去皮鸭梨1个、大枣6枚去核,加适量水煎汤过滤,加小米50克煮粥。可疏散风热、清热解表、祛风消肿、利咽止痛,适合外感风热引起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的人群。

03

其他中医预防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提倡通过以下方式预防感冒:

  1. 保暖防寒:多晒太阳以助长人体阳气,外出时戴帽子保护头部,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适时增添衣物。

  2. 饮食调养: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多喝温开水,避免生冷食物。

  3. 规律作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4. 适度运动:选择室内或低强度运动如瑜伽、太极等,运动前做好热身,注意保暖。

  5. 调节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

  6. 中药茶饮:如红茶、姜枣茶等,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饮用。

04

注意事项

刘星星医师特别提醒,中医辨证需由中医专家面诊后确定,不能根据症状自行判断。尤其是老人、儿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慢病患者、处在经期的女性、孕妇及产后女性要禁用。另外,中药服用一般是3至5天,不能长期服用;服用期间如有不适,要立即停药,出现过敏症状要禁用。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远离流感的困扰。但需要提醒的是,预防措施虽好,但不能替代必要的医疗防护。在流感高发季节,建议大家及时接种疫苗,做好个人卫生,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