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的年夜饭桌上绝不可能有饺子,原因直到百年后才解开
红楼梦:贾母的年夜饭桌上绝不可能有饺子,原因直到百年后才解开
又到除夕春节,年夜饭桌上的“饺子”必不可少。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确有不吃饺子的地方。但除夕年夜饭吃饺子作为一项历史传承,还是被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保留下来。然而让人奇怪的是,《红楼梦》里唯一一顿年夜饭,却并没有饺子的身影。那么,饺子为什么没出现在贾府的年夜饭里呢?
(第五十三回)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说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座受礼。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镍,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座,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贾府的除夕热闹非凡。白天先进宫朝贺领宴归来,再去宁国府祭祖,随后贾母归来接受子孙奴仆拜年,再散压岁钱。
一切忙完后便摆上贾府的年夜饭“合欢宴”来。
合欢宴需要男东女西归座,一家人终于不再讲究“世俗礼法”避嫌,并排而坐,辞旧迎新。
“合欢宴”取阖家欢乐之意。具体菜肴没有特别描写,只写了四种必有饮食,其中没有饺子。
屠苏酒
宋代陆游有《除夜雪》诗云: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夕夜喝屠苏酒,早在唐宋以前就沿袭下来的风俗。
据说屠苏酒源自华佗,备受张仲景、孙思邈的推崇,后作为除夕夜宴的必要饮品而流传。
饮用屠苏酒并不涉及地域,像唐宋八大家的苏辙也有诗《除日》: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可见屠苏酒才是古人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之物。
合欢汤
是指合欢树煮的汤茶,《养生论》记载“合欢解忿,萱草忘忧”,合欢汤主功效是安神延寿,祝福家人健康长寿。
吉祥果
指石榴。多子多福的意思。
如意糕
类似如今的驴打滚。糯米为皮,豆沙为馅,也可其他馅料。两边内卷,切面成如意模样。寓意吉祥如意。
以上四种是贾府年夜饭中必有之饮食,主打健康长寿,和合平安的寓意。
可惜代表富贵财富的饺子,并没有出现。
究其原因也不复杂,就是饺子这种如今备受推崇的年节食物,在当时还不登“大雅之堂”。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的典籍、汉代出土的文物,都有饺子的记载甚至是实物类型。
宋以前饺子与馄饨不分。到宋代才将饺子与馄饨区别。时人将饺子捏成造型为三角体,两角尖尖的偃月形状,并得名为“角子”,又与纸币交子谐音,逐渐变成了饺子。
而将饺子与过年关联,据说源于守夜辞岁要包“辞岁”吃的典故。
古人认为“年”是一种凶兽,要放鞭炮吓跑,包“辞岁”吃掉。
是以在除夕这天,将肉、菜、以及各类辅料调制成馅,再将和好的面擀皮,包成食品就叫包辞岁。
按照天干地支时法,除夕子时为新旧年的交替,故又称为“更岁交子”。
此时将“包辞岁”下锅煮食,就逐渐演变为“饺子”的一种“水饺”。
不管如何,饺子从此开始走入千家万户百姓家。《红楼梦》里也有饺子,不过非水饺,而是蒸饺。
(第四十一回)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贾府螃蟹蒸饺被贾母嫌弃,就如现在大家对水饺不那么欢迎一样。物质的满足必然导致对食品的挑剔。
但古代平民百姓家,如果能够在过年吃一顿饺子,则是非常隆重的。
而明人吕毖所著《明宫史》以及《宛署杂记》等史料的记载,也揭开了饺子没有登上贾府年夜饭桌的秘密。
至少从明代开始,山东河南就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并称呼为扁食。
《明宫史》记载:“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
可见此时饺子并不当作年夜饭主食,而是要在初一早上食用。
明代如此,《红楼梦》成书的清代前期,当延续这一习俗。贾府就算吃饺子,也不会出现在年夜饭桌上,而是要在初一清早。
再到清代末年(瓜尔佳氏)震钧(汉名唐宴)所作记录北京风土掌故杂记的《天咫偶闻》中记载,“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五日,北方名煮饽饽。”
直到清朝末年,仍旧是大年初一吃水饺,而不是年夜饭就有饺子。
《红楼梦》本就模糊历史纪年,像饺子这种有时间刻度的食品本就不会出现。
另外饺子固然有,却大多是蒸饺,作为点心实用,上不得贾府的筵席。
至于水饺,更多是寻常百姓家的食物,不可能给贾母这荣国公诰命夫人端上来一盘饺子,一碟陈醋或蒜酱。
于是,(水)饺子不出现在《红楼梦》的年夜饭桌,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