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故宫里的“豪华马桶”——皇室如厕那些事儿
揭秘故宫里的“豪华马桶”——皇室如厕那些事儿
走进故宫,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置身于华夏文明的辉煌岁月中。每一座建筑都饱含着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帝王的辛劳与智慧。然而,偌大的故宫,居然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当时上万人是如何方便的?看完才知道老祖宗真聪明!
为什么故宫没有厕所?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所,它巍峨壮观的宫殿建筑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但仔细观察即可发现,这个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中,竟然没有设置任何的厕所设施。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卫生环境和疾病认知所限,不像现代社会那样重视厕所的卫生功能,古人可能认为皇宫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地方,不应设置处理人体排泄物的场所,以示庄严。
而且故宫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在每个角落都修建厕所,那就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大规模的修建,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导致故宫不设厕所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出于防止刺客行刺的考量。因为古代没有监控,晚上就有人看不到的地方,而皇宫里面住的都可都是金贵的人,尤其是皇上,如果发生意外谁也担不起那个责任,谁都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是修建厕所,厕所肯定是密闭空间,私密性超强,一般人不会在意它,但是它也是刺客藏匿或者突然行刺的绝佳场所,毕竟谁也想不到臭气熏天的地方会藏有人。
所以如果设置厕所,每一个厕所都需要派人严密监控,否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但是这又是一大笔人力物力的浪费。但为了保证皇帝的生命安全,牺牲一些生活方便也在所不惜,因此故宫才会没有一个厕所,这体现了古人谨慎务实的智慧。
皇室的舒适小容器:恭桶
故宫中并没有专门设置的厕所,但古人的智慧让皇室成员依然能够舒适如厕,关键就在一种名为“恭桶”的小容器。
恭桶通常放置在宫殿里用帘子遮挡的小隔间内,这种小隔间通常就是指净房,每当皇帝要如厕时,太监便携带皇帝专用的恭桶放在净房的坐便器下方供皇帝使用。
这坐便器也不是一般的坐便器,是用沉香木制作的高级坐便器,上面还有垫子,沉香木是有香味的,而且为了不让异味熏到皇帝,恭桶内覆盖沙土和草木灰,净房也准备有香料驱散气味,总之皇帝就算上厕所,也要伺候的非常安逸舒适。
这里要说一下慈禧太后,她的奢侈程度大家应该都耳目共睹,她每次上厕所身边必须有人跟着伺候,而且人数不少于五个。当慈禧太后说自己要上厕所了,那么宫女和太监就会立马去准备恭桶、纸、垫子、水等东西,等慈禧进入净房开始方便,当慈禧方便结束后甚至还有专人给她擦屁股,说真的她可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脸皮确实有点厚。这期间还要小心翼翼,一个手法重了可能就是小命不保!等一切都结束后慈禧才会从净房出来。
慈禧这待遇真的比皇帝还夸张,不过除了皇帝有专用的恭桶外,那些妃嫔们也有专用的恭桶,而太监和宫女则共用一个。共用的恭桶每天由专人清洁,遗留物运到远离主宫的北三所附近处理,处理后再送回各宫殿继续使用。这种共用恭桶的设计一方面显示出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古人精准高效地处理废物的手段。
此外皇帝还有专门的容器收集夜间小便——这就是“夜壶”,夜壶多采用玉、银、瓷等珍贵材料制成,表面绘有精美图案,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展现出极高的制作水平,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瑰宝。夜壶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孩子训练如厕也会使用它,这种跨时代的设计,一方面展现古人的聪明创意,另一方面也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可以说,恭桶和夜壶让皇室成员即使不在专门的厕所也能舒适如厕,它们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成为皇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容器。
故宫虽然没有专门的厕所设施,但通过恭桶和夜壶等小容器的巧妙设计,古人完美解决了皇室如厕的需求。这些设计既体现出对皇室尊严的重视,也展现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智慧,其考究的做法和人性化的设计至今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可见古人的智慧之光依然闪耀。
普通宫人的如厕待遇
紫禁城中有很多宫殿,算是特定的区域,像乾清宫、储秀宫、延禧宫等。宫女们一般都会自己的工作范围,专门负责某个宫殿,会在一些不起眼的房子配上恭桶和洗漱用具,到时候在里面方便。如果地位高的宫女、太监,他们有个人寝室,把恭桶搬到小屋子里。等到方便之后,让小宫女拿出去,某种程度上保护隐私。至于宫内的那些侍卫,在自己负责的宫殿外,特意开辟出一间房间解决。
对于大臣来讲的话,可能会比较麻烦一些,毕竟他们除了上朝,一般不在宫里。如果着急上厕所,会由太监们领着,到达专门的场所解决。一般大官方便完之后,会给太监打赏银子,争取维系一下与太监之间关系。因为考虑方便,大臣们尽量不愿意在紫禁城上厕所,避免以后麻烦。通常梳洗之后,赶紧去紫禁城上朝,回家之后吃早饭。
这么安排某种程度上,算是“移动厕所”,发展到最后溥仪离开故宫之后,冯玉祥部队进入之后,根本找不到厕所。好处还有不少,具体来讲宫内没有臭味,麻烦就是每天需要及时打走,基本上不影响大家生活。对于宫内那些人来讲,长时间这么生活,也就已经习惯,不会觉得有什么。
04相关的细节问题
事实上为了产生尴尬现象,贵族使用恭桶房间,都有一个特殊名字,叫做“官房”。这里有专人来负责,每次上厕所,还会有专人负责。有些贵族使用恭桶,看上去犹如一个艺术品一般,据说慈禧太后使用的就是檀香木雕成。
宫中上厕所的“大户”,主要是宫女和太监,会划分出相关区域。相对来讲宫女待遇不错,尽量保持她们的尊严,用布帘与外界隔开。因为人群数量大,为了避免产生气味,还会在恭桶里面放入炭灰和草木灰,避免产生异味。在紫禁城内,都会有专人负责此事,如果谁犯了大错都有可能从事这种职业,真的是苦不堪言。
至于为何会有人天天刷洗马桶,有很大现实情况考虑,使用人数太多。毕竟紫禁城没有地下排水系统,只能及时进行更换,避免环境被污染。刷马桶这份工作,在后人看来,无异于奇耻大辱,但当时确实存在。
清朝大剧《康熙王朝》时,容妃因为得罪康熙,被罚到辛者库刷马桶。还有《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璎珞曾经做过该工作。每天都会有大量马桶被送到此地,工作量十分大。长时间干此活,对人身体伤害很大,可能劳累过度而死。容妃干到最后,因为身心疲惫,被大量马桶砸死。在清朝关于如何处理这些“卫生”,还产生一种行业,有些人负责将其挑到城外,卖给农民来赚钱。
05小结
某种程度上,故宫并非没有固定厕所,而是有其他“卫生间”。像“净房”、“官房”就是专门解决这种问题发明,如今已经被淘汰。它们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当时条件,不像现在有强大的排水系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上万人上厕所问题。更考验古代人智慧,还有宫内大家勤劳程度,这么大宫殿之内依然保持干净,形成一种独有现象。
结语
故宫的如厕方式虽然看似简陋,实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它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这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古人面对生活难题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趣味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