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对身体有5大益处,医生提醒:注意这4点,提高效率
饭后散步对身体有5大益处,医生提醒:注意这4点,提高效率
周大爷对“走路对血管好”的说法非常反感,他质疑道:“为什么我走路会走出一身毛病?”今年61岁的周大爷,2个月前查出了高血脂,听朋友说每天坚持走路锻炼,对血管有好处。他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开始风雨不改地走路,每天一万步成为了他的标配,然而,出乎周大爷的意料,走了两个多月后,他的关节开始出现疼痛,情况逐渐恶化,有时甚至无法蹲下。
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在医院的诊断下,周大爷得知自己患上了膝关节积液,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竟是他的走路方式。周大爷非常困惑,他按照朋友的说法坚持走路锻炼,为何会走出一身毛病?医生解释说,虽然走路对血管有一定的好处,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对于周大爷这样的老年人来说,每天一万步的走路量可能过多,容易导致膝关节损伤。
经常散步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医学期刊《BMJ》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这项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他们针对平均年龄在40至79岁之间的14599名受试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旨在评估身体活动与死亡率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人员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追踪研究,仔细记录了他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他们发现,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相较于久坐不动的同龄人,死亡风险明显降低,更令人振奋的是,每天只需散步20分钟,就有可能预防高达46%的潜在死亡事件。
除了降低死亡风险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经常散步能给健康带来一系列其他益处:
饭后散步对身体有5大益处
减轻压力
在忙碌的一天结束后,许多人选择在餐后放松一下,而散步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方式,它不仅有助于消化食物,更能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日常的压力。散步时,你可以选择一个宁静的地方,比如公园、河边或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街道。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温柔,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散步时,你可以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观察周围的景色,感受生活的美好,这种放松的状态有助于舒缓紧张的神经,减轻焦虑和压力。
减少腹胀
在2020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适度的日常锻炼对于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通过简单的增加每日步数,人们可以显著减轻IBS相关的腹胀和腹泻问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受试者将每日步数从4,000增加到9,500时,他们的肠道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改善程度高达50%,这无疑为IBS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显著的变化呢?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背后的机制,他们认为,当身体进行移动时,这种运动刺激了消化系统,从而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缓解IBS的症状,也有助于整体肠道健康。
改善睡眠质量
饭后散步,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生活习惯,当我们享受完一顿美食后,散步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为我们的睡眠质量加分。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压力和焦虑,而散步正是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有效途径。随着步伐的移动,身体的紧张逐渐释放,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这种身心的放松为良好的睡眠打下了基础。其次,散步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饭后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当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放松时,各种生理机能也会更加协调和平衡,这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人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降低血压
经常性的运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这两项指标的降低对于预防脑梗死和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最佳的大脑和心脏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明确的运动建议:人们应该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活动实现,这些短暂而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时常忽视了身体的健康,但是,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那就是坚持每天散步。研究显示,那些每天坚持散步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降低,而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散步同样能够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不仅如此,散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它还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约可以降低30%左右。更令人惊讶的是,中风的风险也会因为坚持散步而至少降低20%,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了散步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既然散步对身体有好处,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走路走出了膝关节疾病?
尽管散步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运动方式,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进行散步。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膝关节已经出现不适的人来说,长时间的步行或走陡峭的路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引发膝关节疾病。此外,一些人不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如走路时膝盖过度弯曲或脚跟先着地等,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尽管散步对身体有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运动方式,在进行散步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运动方式以及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出现膝关节不适或疼痛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走多少步适宜呢?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适宜的步数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每天走5000步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数量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会给关节和骨骼带来过大的负担。
医生提醒:注意这4点,提高效率
走路节奏要循序渐进
要想让散步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注意走路的节奏,一开始,你可以选择缓慢的步伐,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加快步伐,但切忌一开始就急于求成,过快的步伐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运动伤害。为了提高散步的效率,可以保持稳定的步伐和节奏,这样可以让你更长时间地保持运动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
要想获得最佳效果,需要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保持挺直的背部,让头部、颈部和脊柱形成一条直线,这样可以确保身体的平衡,并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其次,放松肩膀和手臂,让它们自然摆动。这样可以提高步行的流畅性,并减少肌肉的疲劳。此外,保持膝盖微屈,以减轻对关节的压力。最后,注意脚部的姿势,确保每一步都与地面完全接触,以减少对关节的冲击。
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饭后散步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要想让散步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注意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就时间而言,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消化,所以饭后散步最好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之后进行。此外,散步时间也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建议在3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其次,就地点而言,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散步,这样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更好地享受散步的乐趣。同时,要避免在车辆多、噪音大的地方散步,这些地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步数和步速不可强求
步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人认为走得越多越能锻炼身体,但实际上过量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一般来说,每天走几千步就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过量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合理安排步数。其次,步速也不可强求。有些人喜欢快速走路,认为这样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但实际上过快的步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快速走路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合理调整步速。
饭后散步能养生,可惜有5类人不能走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水平较高,如果立即进行散步,可能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饭后立即散步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上升,增加心脑血管负担,甚至可能引发晕倒或休克等危险情况。
胃下垂患者
胃下垂患者在饭后立即活动可能会增加胃部震动,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在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贫血、低血压患者
贫血和低血压患者在饭后大量血液进入胃部,如果此时进行散步,可能会导致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等症状。
这3种走路姿势,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
走路时拖着脚
如果中老年人在走路时经常拖着脚,可能是因为脚部或腿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者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走路时步态不稳
如果中老年人在走路时步态不稳,可能是平衡能力下降或者关节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也可能是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建议中老年人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走路时腰痛
如果中老年人在走路时经常感到腰痛,可能是腰椎出现了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这种情况下,建议中老年人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延伸:除了散步,饭后做好这4件事,也有助于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轻轻按摩腹部
饭后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肠不适。
站立一会
饭后长时间坐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肥胖,可以站立一会儿,让身体自然放松,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代谢。
放松心情
饭后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做些放松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做些轻松的家务
饭后做些轻松的家务,如洗碗、扫地等,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可以帮助我们消耗一些热量,防止饭后脂肪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