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阻变存储器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阻变存储器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ICRD)近日获得一项重要专利——“阻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119383981A)。这项创新技术通过在阻变存储器中增设串联电阻,有效提升了电连接长度,从而防止器件在低阻操作状态时发生过载击穿。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阻变存储器: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eRAM或RRAM)是一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工作原理基于金属氧化物等绝缘体在施加电压时发生的电阻变化。具体来说,当施加足够大的电压时,绝缘体中会形成导电细丝,使器件处于低阻态(LRS);当施加反向电压时,导电细丝断裂,器件恢复到高阻态(HRS)。这种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输入电信号来控制,从而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与传统存储技术相比,阻变存储器具有显著优势:
- 低操作电压:通常小于1V,远低于传统存储器的电压需求
- 快速读写速度:可达纳秒(ns)级别,比传统存储器快几个数量级
- 长数据保持时间:超过10年,确保数据的长期可靠性
- 优异的可微缩性:能够微缩到10nm以下工艺节点,满足未来高密度存储需求
这些特性使得阻变存储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数据中心,它可以作为高速缓存存储器,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在智能终端设备中,它可以用作代码存储,替代传统的NOR FLASH;在物联网设备中,其低功耗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选择。
创新设计:提升串联电阻防止过载击穿
ICRD的这项专利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阻变存储器结构。通过优化器件设计,增加阻变核心图形与底电极之间的电连接长度,从而提高了串联电阻。这种设计在低阻操作状态下能够有效分担电压,防止器件过载击穿,提升了存储器的可靠性和寿命。
具体来说,该专利设计包括衬底、绝缘介质层、底电极连接线和阻变核心图形。底电极连接线纵向贯穿绝缘介质层,与第一底电极接触实现电性连接,阻变核心图形则位于底电极连接线上。通过将阻变核心图形和第一底电极沿纵向错位设置,成功增加了电连接长度,实现了串联电阻的提升。
应用前景:从数据中心到智能终端
这项技术突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数据中心领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应用对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阻变存储器的快速读写特性和高耐久性使其成为理想选择。在智能终端设备中,阻变存储器可以作为代码存储,替代传统的NOR FLASH,提供更快的启动速度和更低的功耗。此外,在物联网设备中,其低功耗和非易失性特点使其成为传感器数据存储的理想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引领存储技术革新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持续向更小工艺节点迈进,传统存储技术如DRAM和NAND Flash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阻变存储器作为新兴存储技术的代表,正在逐步展现出其技术优势。据专家预测,未来存储市场将形成传统存储技术和新兴存储技术并存的局面,而阻变存储器有望在特定应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此次专利技术的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存储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阻变存储器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数据中心、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