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揽胜图卷带你穿越千年漕运史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揽胜图卷带你穿越千年漕运史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首都博物馆的东馆,坐落于通州区,于2023年底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达35米的现代化博物馆,日接待量可达6000人次,是展示大运河文化和北京历史的重要窗口。
步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达27.4米、高0.5米的《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这幅恢弘大气的长卷,将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北京标志性建筑如明珠般串联起来,古今之美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壮丽风光,更凝结了千年漕运历史的精华。
在博物馆的2楼3、4、5、6展厅,以“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为主题的基本陈列展,通过超过1000件文物和艺术品,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发展演变历史。其中,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的墓志拓片尤为引人注目。据记载,石宗璧墓“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茔”。这一发现不仅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带有“通州”字样的实物,更有力证明了通州作为漕粮进京重要枢纽和物资转运基地的历史地位。
此外,一块长66厘米的铭文金砖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种由皇家指定在苏州立窑烧造的高规格御用地砖,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寝、园囿等地。金砖烧造工艺极为讲究,成品需达到“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全、毫无斑驳”的标准。金砖侧边刻有烧造时间、尺寸、督造官员、监造官员姓名,有的还刻有制砖工匠的姓名等款识。金砖经京杭大运河从苏州解运进京,由粮船或民船搭载,运至通州后,再转送到营缮工程工地,成为大运河漕运历史的重要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展出了通州区博物馆藏的军粮经纪密符扇。这把扇子正反两面各绘有50个符号,每个符号上为符形、下为符名,是经纪身份的标识。每名经纪在查验粮米后,会将代表自己的符号画于运米口袋外,以备仓场查验。这一展品生动展现了古代漕运管理的严谨性。
除了常设展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还积极举办各类临时展览。近期,博物馆展出了来自三星堆的265组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46件国家一级文物。铜立人、铜神兽、金喇叭形器等精美展品,让观众在北京就能领略古蜀文明的魅力。此外,“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也正在展出,通过200余件艺术珍品,展现了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生涯和交游历程。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殿堂,更是一个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精彩的临时展览,博物馆生动诠释了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北京历史、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绝佳场所。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