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服务:让精神病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社区康复服务:让精神病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您身体怎么样?可以多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出来走走。”今年中秋前夕,广西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走进精神障碍患者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康复情况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是北海市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打造“暖心民政·医心为民”党建品牌,创新推出“2+3+N”服务模式,为2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这一模式不仅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更助力他们逐步回归家庭和社会。
社区康复服务是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以社区为基础,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多方面服务。社区康复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挥社区资源和家庭力量,打破传统医院康复的局限,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我国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据统计,目前仅有30%左右的县(市、区)开展了相关服务,距离2025年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专业人才短缺、服务供给不足、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创新实践为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程天科技的智能康复外骨骼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4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该方案通过“康复即服务”模式,与各级康复医疗机构联合运营,为用户提供从综合医院到小型医疗机构,再到家庭的全周期康复服务。智能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将康复治疗标准化,使基层及社区康复机构也能拥有较高的康复治疗水平。
要更好地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供给能力。
完善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可及性。
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康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康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社区康复理念的宣传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康复服务是帮助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生活希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我们一定能为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