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子柒带火非遗,春晚小品新玩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子柒带火非遗,春晚小品新玩法

引用
求是理论网
8
来源
1.
http://www.qstheory.cn/20250130/54ef68fa35cf43c2aa560e52eea85979/c.html
2.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0/t20241031_440282.html
3.
https://business.cctv.com/2025/01/06/ARTIbm8gFJ9vNoa00ZM2nIR8250106.shtml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1/30/content_30054428.html
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1112/c40531-40359112.html
6.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e957822d3ac54d5eaef22187247377f8!!wm_id=01c276d38d1e4db7b20beb7bab3e60dc
7.
https://www.fromgeek.com/daily/1044-671100.html
8.
https://m.toutiao.com/w/1822692826123267/

2024年央视春晚,李子柒以“春晚体验官”的身份惊艳亮相,成为当晚第一个登台的女性表演者。她身着融合了十三项非遗技艺的长裙,携带闪闪发光的翅膀,像一只彩色蝴蝶仙子出现在舞台C位,让人无法挪开眼睛。

这件长裙融合了武汉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十三项非遗技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李子柒表示:“这么大的舞台上,最终展示的这一件成品,其实是由这么多传承人去完成的。我就想,他们能够更多地被看见,而且他们比我更值得被看见。”

李子柒的亮相,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春晚对非遗元素的重视。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总台蛇年春晚紧扣时代主题,将非遗元素运用到服装、舞美、节目创作等诸多环节,让非遗在春晚舞台上“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开场视觉秀《迎福》表演中,李子柒登台。她的舞台造型融合了蝴蝶元素,巧妙展现了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十三项非遗技艺,通过绚丽的颜色和创新的造型,诠释传统文化之美。

歌舞《潮起舞英歌》中,充满力量的舞蹈、欢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让人感受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阳英歌”的魅力。多位“英歌少年”的精彩表演,让人看到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小品《借伞》献礼蛇年,节目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蛇传传说”作为贯穿剧情的线索,将西湖绸伞作为推动情节的道具,同时又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融入剧情中,结合丝绸的婉约柔美与竹骨的绰约风姿,充满艺术创造的独特韵味。

众多非遗元素齐聚春晚,激发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隆尧招子鼓”在《过年好》节目中亮相,表演者每一次有律动地击打鼓面,都让人感受到非遗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声声鼓点振奋观众的情感、提振民族的精神。网络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等登上舞台,展现非遗的传承与当代生命力,鼓舞人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融入视觉系统,让屏幕前的观众一同感受中式色彩和传统美学的雅致韵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川皮影戏”“潍坊风筝”等融入表演,将民众的日常休闲生活进行提炼展示,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历史底蕴,更让观众在轻松喜庆的氛围下获得传统文化的浸润。重庆的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武汉的汉绣、楚剧,西藏的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香制作技艺以及无锡的泥塑、苏绣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心向往之。

李子柒的亮相,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春晚对非遗元素的重视。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总台蛇年春晚紧扣时代主题,将非遗元素运用到服装、舞美、节目创作等诸多环节,让非遗在春晚舞台上“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非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1. 创新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李子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通过短视频等形式,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2. 跨界融合:非遗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如非遗与流行音乐、舞蹈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3. 产业化发展:非遗资源被整合开发,形成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例如,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等成为知名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

  4. 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3.54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工作。

然而,非遗传承仍面临一些挑战:

  1. 传承人老龄化:许多非遗项目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

  2. 市场化困境:部分非遗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困难,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

  3. 认知度不足:一些非遗项目尚未得到足够的社会关注和认可。

  4. 保护与创新的平衡:如何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实现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春晚小品等节目通过创新形式展现非遗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方式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的舞台表现,非遗文化得以以更生动、更贴近现代观众的方式呈现,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展望未来,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1. 科技赋能:AI等新技术将为非遗传承插上科技翅膀,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2. 国际交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遗文化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魅力。

  3. 教育普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将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

  4. 产业融合:非遗与文旅、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李子柒在春晚的惊艳亮相,不仅是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她用行动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如她所说:“我想他们能够更多被看见。”这不仅是对非遗传承人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