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卢梅坡教你用拟人写诗
南宋诗人卢梅坡教你用拟人写诗
南宋诗人卢钺(号梅坡)的《雪梅·其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其中巧妙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梅花和雪花仿佛有了生命,相互竞争春色。这种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不仅展现了早春之美,还启发我们如何通过拟人化来增强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雪梅·其二》中的拟人手法
让我们先来看这首诗: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在这首诗中,卢钺将梅花、雪花和诗歌三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
首句“有梅无雪不精神”中,“精神”一词本是形容人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梅花,暗示梅花需要雪花的映衬才能显得更有生气。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梅花仿佛有了人的精神面貌。
次句“有雪无诗俗了人”则更进一步,将雪花和诗歌都赋予了人的特质。雪花如果没有诗歌的陪伴,就会让人生显得庸俗。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强调了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后两句“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则将这种拟人化推向高潮。诗人完成诗歌时,天空再次飘起雪花,仿佛是在为诗人的创作喝彩。梅花、雪花和诗歌三者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卢钺其他作品中的拟人化描写
卢钺的其他作品中也多有拟人化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在《牡丹》一诗中,他写道:“玉栏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这里的“花王”、“风流”和“偷香”都是拟人化的描写,让牡丹花仿佛成了一个风流倜傥的贵公子,吸引着蜂蝶前来偷香。
再如《柳絮》中的“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这里的“风情”和“自持”都是拟人化的描写,让柳絮仿佛有了人的感情和意志。
卢钺拟人手法的独特性
卢钺的拟人手法具有以下特点: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雪梅·其二》中,他将自然景物(梅花、雪花)与人文活动(作诗)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通过拟人化的描写,他让静态的景物(如梅花、牡丹)和动态的自然现象(如雪花、柳絮)都充满了生命力。
含蓄与直白的平衡:他的拟人化描写既含蓄又直白,既能让人感受到景物的美感,又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卢钺的拟人手法不仅让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