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春节:全球华人共庆新春
首个“非遗”春节:全球华人共庆新春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欢欣鼓舞。2025年农历春节(2月10日)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世界各地的庆祝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创新性。
四海同春:全球共庆首个“非遗”春节
从巴基斯坦到阿塞拜疆,从拉脱维亚到摩洛哥,中国驻外使领馆纷纷举办新春招待会和文化演出,与当地民众共庆佳节。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开门过大年·我们在一起”新春特色活动和“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新春庙会相继举行,吸引数百人参与。在阿塞拜疆,中阿青年联欢会和春节文化体验活动让当地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英国,从伦敦到北爱尔兰,从剑桥到泽西岛,形式多样的春节庆祝活动持续上演。伦敦码头区博物馆推出扇子舞、丝带舞等免费工坊,50辆搭载“你好!中国”标识的巴士穿梭于伦敦街头,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中国天文展更是座无虚席。
创新演绎:科技与传统完美融合
2025年春节的庆祝活动展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在马来西亚吉隆坡,12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勾勒出“中马友谊万岁”字样和蛇、长城等图案,将传统节庆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西班牙马德里,2025“欢乐春节”蛇年春节公路跑吸引千余名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参与,以运动的方式迎接新春。
文化交流:增进理解与合作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德国和法国,中国广东汕头潮阳西门英歌队的演出广受欢迎;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匈非遗传承人共同指导观众学习刺绣技艺;在老挝,当地民众积极参与中国湖北特色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
全球影响:五分之一人口共庆佳节
据统计,如今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各类春节民俗活动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到英国伦敦眼,从日本东京塔到意大利都灵安托内利尖塔,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纷纷亮起“中国红”,共同庆祝这一全球性节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表示:“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大喜事,对世界人民来讲也是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春节每年也在向外走,但是真正把它做一个人类非遗的话,它的影响力会更大,因为人类非遗强调这个项目的人类性价值。”
春节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正在为全球文明互鉴注入新的活力。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春致辞中所说:“蛇象征着智慧、坚韧和新生。在当前全球所处的这个艰难时刻,让我们在这些品性的指引下,重振致力于和平、平等和正义的决心。”
随着春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参与其中,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春节,这一古老又长青、多彩而又温馨的文化符号,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