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湿地迎来丹顶鹤大迁徙!
盐城湿地迎来丹顶鹤大迁徙!
近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首批越冬的丹顶鹤。作为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之一,这里每年都会吸引400到600只野生丹顶鹤前来栖息。截至11月下旬,已有超过100只丹顶鹤抵达保护区,预计到12月上旬,这一数字将攀升至600余只。
盐城湿地保护区位于黄海之滨,是全球九大鸟类迁飞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栖息地。保护区总面积达2.3万多公顷,相当于35万亩,绵延10公里直达海边,为候鸟提供了广阔的栖息空间。这里不仅有苍鹭、灰鹤等鸟类成群栖息觅食,更是一片经过人工生态修复的湿地,包含盐蒿地、浅水区、芦苇地和小微湿地等多种生境,能够满足不同鸟类的需求。
为了确保丹顶鹤安全越冬,保护区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丹顶鹤是杂食性动物,以小鱼小虾和植物种子根茎为食。保护区每年都会投放鱼虾,并在冬季恶劣天气时人工投喂食料,保证食物供应。此外,保护区还承担着丹顶鹤野化放归和救护繁育的工作。今年,保护区成功野化放归20只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并对50余只新生小丹顶鹤进行训飞练习,帮助它们掌握野外生存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还有一段关于丹顶鹤“蛋蛋”的感人故事。2015年,一只名为“蛋蛋”的雄性丹顶鹤因翅膀严重受伤而失去了长途飞行能力。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救治和照顾,蛋蛋在野外定居下来。2017年,它在这里找到了伴侣,这对夫妇不仅形影不离,还于2022年孵化出2只小鹤。如今,它们一家继续在这片湿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盐城市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据《2024年盐城市湿地保护年报》显示,全市湿地保护率已从49.4%提升至50.9%,位居全省第三。2024年,该市新建37个湿地保护小区,扩建10个湿地保护小区,修复湿地面积达10474亩。同时,保护区还不断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开展鸟类、环境、地质地貌等监测工作,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盐城湿地保护区不仅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更是一个生态保护和科研基地。这里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高端人才,开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保护区还通过举办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湿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推动更多人加入湿地保护的行列。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功实践,为全球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片湿地将继续为丹顶鹤等珍稀候鸟提供安全的栖息之所,成为地球上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