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善行:如何提升你的积极心态?
疫情下的善行:如何提升你的积极心态?
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人们面临着多重压力: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交活动的限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呢?研究表明,通过小小的善行不仅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增强与他人的连接,减少孤独感。这种“善行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实践。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善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吉姆·科恩指出,人类天生就有连接和善待彼此的生物倾向。当我们做出善行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这些神经递质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情绪,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种积极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发现,那些积极参与善行的大学生,不仅幸福感和乐观情绪显著高于其他人,而且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那么,在疫情期间,我们该如何实践善行呢?香港油尖旺区的社区服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油尖旺区的社区工作者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善行,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例如,他们组织了“油尖旺区清洗大厦公用部分项目”,清洁承办商不仅清理了“三无”大厦的垃圾,还利用科技创新,使用先进清洁产品去除顽固污渍。此外,他们还向居民派发电筒、安装感应照明灯,提升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这些看似简单的善行,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社区中营造了一种互助互爱的氛围。参与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善行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正能量的故事,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信息和资源;你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帮助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都是善行的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用善行点亮生活,用爱心温暖彼此。通过小小的善举,我们不仅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为身边的人带去希望和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善行驱赶疫情带来的阴霾,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