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媳妇的中国年:安娜的春节体验
俄罗斯媳妇的中国年:安娜的春节体验
“奶奶,这是什么?”安娜指着桌子上的一碗紫色大蒜问道。
“这是腊八蒜,”婆婆笑着回答,“腊月初八那天泡的,现在正好可以吃了。”
安娜拿起一颗尝了尝,酸甜的味道让她忍不住又多吃了一颗。“真好吃!在俄罗斯,我们也有腌制蔬菜的传统,但这个味道真的很特别。”
这是安娜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作为山东淄博的媳妇,她已经渐渐习惯了这里的春节习俗。从腊八节开始,家里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按照传统,家家户户都要吃水饺。安娜已经学会了包饺子的基本技巧,虽然擀皮还是个挑战。“西蒙,你来教教我怎么擀皮,”她笑着说,“我包的饺子总是大小不一。”
“别急,慢慢来,”西蒙鼓励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年过后,家里就开始准备各种年货。炸藕合、炸带鱼、炸肉……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安娜也学会了用流利的山东话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除夕夜,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88岁的奶奶、西蒙的父母、还有他们两岁的小儿子马礼安,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寓意: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象征财富,春卷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在中国,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团圆,”西蒙解释道,“不管多远,人们都会想办法回家和家人在一起。”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会收到压岁钱。安娜看到西蒙悄悄在儿子的枕头下放了一个红包。“这是给马礼安的压岁钱,”西蒙说,“希望他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开始走亲访友。正月初三,安娜参与了亲戚们的大聚会。她发现,中国的春节和俄罗斯的新年有很大的不同。在俄罗斯,人们更重视1月1日的新年,而圣诞节则相对次要。而在山东,春节才是最重要的节日。
“在俄罗斯,我们也会装饰圣诞树,但不会像这里一样持续到春节,”安娜说,“而且,这里的拜年习俗真的很特别,充满了尊重和仪式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催生二胎的话题自然浮出水面。虽然安娜和西蒙还没有做好准备,但他们知道,这正是中国家庭重视后代、期待家族延续的表现。
安娜感慨道:“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感觉。”
作为一对跨文化夫妻,他们的春节体验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安娜不仅学会了做腊八蒜、包水饺,还通过视频分享他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春节的魅力。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春节文化,”安娜说,“春节传递的不仅是喜庆,更是对亲情和传承的珍视。”